|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0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9页 |
|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 | 第15-17页 |
| ·实施标准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 | 第17-18页 |
| ·建立科学的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是我国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30页 |
|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0-35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0-31页 |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 ·数据采集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及标准化比较研究 | 第35-61页 |
| ·国内外生态农业比较 | 第35-50页 |
| ·思想根源及背景 | 第35-38页 |
| ·概念及内涵 | 第38-42页 |
| ·现状比较 | 第42-48页 |
| ·基本特点对比 | 第48-50页 |
| ·农业标准化基本理论 | 第50-52页 |
| ·基本概念 | 第50页 |
| ·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 第50-52页 |
| ·国际主要的农业标准制定组织 | 第52-53页 |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第52页 |
| ·世界贸易组织(WTO) | 第52页 |
|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 第52-53页 |
|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现状及特点比较 | 第53-60页 |
| ·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53-55页 |
| ·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不足 | 第55-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分类研究 | 第61-78页 |
| ·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 | 第61页 |
| ·国内外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状况 | 第61-63页 |
| ·国外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状况 | 第61-62页 |
| ·国内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状况 | 第62-63页 |
|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分类 | 第63-78页 |
| ·物质多层利用型 | 第63-67页 |
| ·互利共生型 | 第67-72页 |
|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 | 第72-75页 |
| ·观光旅游型 | 第75-78页 |
| 第五章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 第78-99页 |
| ·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 第78-80页 |
| ·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有关概念 | 第78-79页 |
|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特点 | 第79-80页 |
| ·构建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 第80-83页 |
| ·总体思路 | 第80-83页 |
| ·构建目标 | 第83页 |
| ·构建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 第83-86页 |
| ·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83-84页 |
| ·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84-86页 |
|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86-93页 |
| ·构成方案 | 第86页 |
| ·构建框架及要素说明 | 第86-93页 |
|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的编写导则 | 第93-94页 |
| ·目的 | 第93-94页 |
| ·范围 | 第94页 |
| ·引用相关标准的原则 | 第94页 |
| ·制定生态农业模式标准草案的基本要求 | 第94页 |
|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草案主要结构和内容 | 第94-95页 |
| ·生态农业标准草案名称、范围、引用标准的要求 | 第95页 |
| ·术语及其起草 | 第95-99页 |
| ·总则 | 第95-96页 |
| ·确定术语的原则 | 第96页 |
| ·术语及其定义 | 第96-99页 |
| 第六章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关键技术标准建立 | 第99-116页 |
| ·北方“四位一体”温室大棚湿度调控技术规范 | 第100-103页 |
| ·北方“四位一体”温室大棚保温防寒及采光技术规范 | 第103-105页 |
| ·“四位一体”大棚养猪管理规则 | 第105-110页 |
| ·日光温室综合管理规范 | 第110-112页 |
| ·北方“四位一体”大棚蔬菜环境条件要求 | 第112-114页 |
| ·“四位一体”大棚内各类气体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草案 | 第114-116页 |
| 第七章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系统能流分析 | 第116-125页 |
| ·试验示范点选择与概况 | 第117-118页 |
| ·北方“四位一体”模式农户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 第118-123页 |
| ·环境条件监测的方法与原理 | 第118-119页 |
| ·监测系统设计 | 第119-120页 |
| ·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 | 第120-123页 |
| ·北方“四位一体”农户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 第123-125页 |
| ·系统输入、输出物质与能量的测定 | 第123页 |
| ·系统投入的能值分析 | 第123-125页 |
| 第八章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分析 | 第125-138页 |
| ·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 | 第125-130页 |
| ·沼气综合利用的基本原理 | 第125页 |
| ·沼气代谢产物的种类 | 第125-126页 |
| ·沼气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 第126-128页 |
| ·沼液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中的应用 | 第128-129页 |
| ·沼渣的综合利用 | 第129-130页 |
| ·家庭人口数、养猪头数、大棚面积之间的的关系 | 第130-131页 |
| ·“四位一体”温室大棚预计效益分析 | 第131-134页 |
| ·成本计算 | 第131-132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132-134页 |
| ·其他效益分析 | 第134页 |
| ·采用标准草案与未采用标准草案的农户实际效益分析 | 第134-138页 |
|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134页 |
| ·投入与产出分析 | 第134-136页 |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136-138页 |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38-142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8-139页 |
| ·讨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 ·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 致谢 | 第150-152页 |
| 附件 | 第152-153页 |
| 作者简历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