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典范的塑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典范塑造的意义 | 第14-25页 |
(一) 道德典范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6页 |
1、道德 | 第14-15页 |
2、道德典范 | 第15-16页 |
(二) 道德典范的特征 | 第16-20页 |
1、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 第16-18页 |
2、传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 第18-19页 |
3、规范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 第19-20页 |
(三) 大学生道德典范的特殊性 | 第20-22页 |
1、较强的可塑性 | 第20页 |
2、广泛的影响力 | 第20-21页 |
3、自主意识强 | 第21页 |
4、文化素养高 | 第21-22页 |
(四) 大学生道德典范塑造的意义 | 第22-25页 |
1、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 第22页 |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22-24页 |
3、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风尚 | 第24-25页 |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典范的品行设计 | 第25-37页 |
(一) 进取精神 | 第25-27页 |
1、崇高的理想信念 | 第25-26页 |
2、积极的创新意识 | 第26页 |
3、顽强的意志品质 | 第26-27页 |
(二) 诚实守信 | 第27-30页 |
1、诚实无欺 | 第28页 |
2、非己莫取 | 第28-29页 |
3、信守承诺 | 第29-30页 |
(三) 爱国情感 | 第30-33页 |
1、强烈的爱国情感 | 第30-31页 |
2、理性爱国 | 第31-32页 |
3、以实际行动爱国 | 第32-33页 |
(四) 责任行为 | 第33-37页 |
1、对自我的责任 | 第34-35页 |
2、对家庭的责任 | 第35页 |
3、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 第35-37页 |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典范塑造的路径 | 第37-55页 |
(一) 大学生道德典范塑造的指导思想 | 第37-40页 |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原则 | 第37-38页 |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 第38-39页 |
3、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 第39-40页 |
(二) 当代大学生道德典范塑造的具体途径 | 第40-55页 |
1、优化外部环境 | 第40-43页 |
2、强化高校道德教育 | 第43-48页 |
3、开展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 | 第48-51页 |
4、建立有效的制度机制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