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高光谱遥感与植被光谱特征 | 第14-16页 |
·高光谱遥感概述 | 第14-15页 |
·植被的光谱特征 | 第15-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冬小麦倒伏的类型、原因、及损失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遥感在冬小麦倒伏研究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遥感监测冬小麦倒伏研究的优势 | 第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思路及创新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冬小麦倒伏模拟试验及结果 | 第24-30页 |
·模拟试验时间、试验区的划分及人工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模拟试验时间的确定 | 第24页 |
·模拟试验区的划分 | 第24-25页 |
·试验区的人工处理 | 第25页 |
·光谱数据测量 | 第25-27页 |
·光谱仪的规格介绍 | 第25-26页 |
·田间观测条件及方法 | 第26页 |
·光谱测量时间 | 第26-27页 |
·光谱数据处理 | 第27页 |
·试验结果 | 第27-30页 |
3 冬小麦倒伏后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特征 | 第30-39页 |
·正常生长和倒伏冬小麦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共同特征 | 第30-31页 |
·同一时期不同倒伏级别的冬小麦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特征 | 第31-35页 |
·灌浆前期倒伏冬小麦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特征 | 第31-32页 |
·灌浆中期倒伏冬小麦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灌浆后期倒伏冬小麦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特征 | 第33-34页 |
·同一时期冬小麦倒伏后光谱反射率变化特征 | 第34-35页 |
·同一倒伏级别不同时期的冬小麦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特征 | 第35-37页 |
·正常生长和倒伏冬小麦光谱反射率变化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正常生长的冬小麦随时间变化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倒伏的冬小麦随时间变化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 | 第38页 |
·正常生长和倒伏冬小麦光谱反射率变化差异 | 第38-39页 |
4 冬小麦倒伏光谱信息变化原因及产量损失分析 | 第39-50页 |
·冬小麦群体结构、形态和密度的改变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冬小麦群体结构、形态的改变 | 第39-40页 |
·冬小麦倒伏后密度的变化 | 第40-41页 |
·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对冠层光谱信息的影响 | 第41-43页 |
·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 | 第41页 |
·叶绿素含量变化对冠层光谱信息的影响 | 第41-43页 |
·冬小麦冠层光谱数据一阶导数的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植被指数的变化 | 第44-45页 |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第44-45页 |
·比值植被指数 | 第45页 |
·冬小麦倒伏后植株、产量变化 | 第45-50页 |
·冬小麦倒伏后植株变化 | 第45-46页 |
·产量损失分析 | 第46-50页 |
5 基于ALOS 数据的遥感监测 | 第50-62页 |
·遥感信息源的选择 | 第50-53页 |
·遥感信息源的比较 | 第50-51页 |
·ALOS 数据特征 | 第51-53页 |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 第53页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53-58页 |
·多波段图像组合 | 第54-56页 |
·几何校正 | 第56-58页 |
·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组合 | 第58页 |
·小麦倒伏遥感信息提取 | 第58-60页 |
·影像信息的变化特征 | 第60-62页 |
·冬小麦倒伏后亮度值的变化特征 | 第60-61页 |
·冬小麦倒伏后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影像亮度值的关系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冬小麦倒伏模拟试验及光谱测量中发现的问题 | 第62-63页 |
·利用遥感数据源时发现的问题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