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 第9-10页 |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调查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调查结果 | 第12-13页 |
第三章 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 第13-24页 |
·心理压力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 | 第14-18页 |
·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自立能力不太强 | 第14-15页 |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 | 第15-17页 |
·大学生对挫折心理承受力较弱,心理压力排解方式幼稚 | 第17-18页 |
·大学生认知能力欠缺、认知偏差导致学业心理问题 | 第18-24页 |
·厌学心理问题 | 第19-20页 |
·情绪心理问题 | 第20-23页 |
·情感心理问题 | 第23页 |
·就业心理问题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我国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 第24-27页 |
·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24页 |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学校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高和条件不够 | 第25页 |
·教育对象不够广泛,教学内容单一 | 第25页 |
·学校发展定位不清晰,办学趋同,规模求大,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给学生就业带来压力 | 第25-26页 |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五章 调整我国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 第27-34页 |
·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 第27-28页 |
·大学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以维护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稳定和健康发展 | 第27-28页 |
·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 | 第28页 |
·学校要提供给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 第28页 |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习惯 | 第28-29页 |
·教给学生掌握有效的调节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 第29-31页 |
·学会情感调节 | 第29-30页 |
·学会注意力转移调节 | 第30页 |
·学会合理宣泄调节 | 第30页 |
·学会理智调节 | 第30-31页 |
·交往心理调节 | 第31页 |
·实施分层次教育,预防学生出现高度焦虑状态 | 第31页 |
·教育学生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 第31-32页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第32-34页 |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第32页 |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和悄悄话信箱 | 第32页 |
·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 | 第32-34页 |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与反思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中列出的关于高职学生的研究文献比较少 | 第34页 |
·缺乏对心理问卷调查的实际工作经验 | 第34页 |
·研究者人手不足,经验不足 | 第34页 |
·调查对象仅局限于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附录 | 第36-42页 |
附录1 高职学生心理问卷调查表一 | 第36-37页 |
附录2 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查表二(学生用) | 第37-38页 |
附录3 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查表三(教师用) | 第38-39页 |
附录4 访谈录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