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问题由来 | 第12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三、前人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8-22页 |
第一章: 核战略与印度的核战略 | 第22-53页 |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研究 | 第22-29页 |
一、战略概念的界定 | 第22-25页 |
二、战略研究概述 | 第25-29页 |
第二节 核战略及核威慑理论 | 第29-34页 |
一、核战略概述 | 第30-32页 |
二、核威慑的基本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印度的核战略 | 第34-53页 |
一、印度核战略的缔造 | 第34-44页 |
二、“隐性威慑”战略 | 第44-45页 |
三、“可信的、最低限度的威慑”战略 | 第45-53页 |
第二章 战略文化与印度核战略的国内根源 | 第53-95页 |
第一节 战略文化的分析范式 | 第53-65页 |
一、战略文化研究概况 | 第54-58页 |
二、战略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58-61页 |
三、战略文化的分析框架 | 第61-65页 |
第二节 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思想基础及特征 | 第65-76页 |
一、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 | 第65-69页 |
二、印度战略文化的思想基础 | 第69-72页 |
三、印度的传统战略特征 | 第72-76页 |
第三节 当代印度的战略文化与印度的核战略 | 第76-95页 |
一、尼赫鲁主义与印度的核战略传统 | 第76-81页 |
二、“强硬的尼赫鲁主义”与印度向核武器化的迈进 | 第81-83页 |
三、战略文化的变革与印度的公开核威慑 | 第83-95页 |
第三章 影响印度核战略的国际因素 | 第95-119页 |
第一节 全球核权力体系与印度的战略选择 | 第95-108页 |
一、“歧视性”国际核秩序与印度的核立场 | 第96-105页 |
二、公开核试验后国际核权力体系与印度核战略的走向 | 第105-108页 |
第二节 地区安全威胁 | 第108-119页 |
一、“中国的核威胁” | 第108-111页 |
二、巴基斯坦因素 | 第111-119页 |
第四章 印度核战略的原则 | 第119-145页 |
第一节 核原则及印度的核原则 | 第119-128页 |
一、主要核国家的核原则 | 第120-122页 |
二、印度的核原则 | 第122-128页 |
第二节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 | 第128-133页 |
一、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提出及含义 | 第128-130页 |
二、印度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双重考虑 | 第130-131页 |
三、对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评价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可信的、最低限度的威慑”原则 | 第133-145页 |
一、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国内的核辩论 | 第134-135页 |
二、最低限度威慑理论及印度的看法 | 第135-138页 |
三、“可信的、最低限度的威慑”原则及评价 | 第138-145页 |
第五章 印度核战略的力量发展与使用 | 第145-171页 |
第一节 印度的核武器项目:历史回顾 | 第145-150页 |
一、核技术基础设施的筹建与核武器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 | 第145-147页 |
二、通向“和平核爆”阶段 | 第147页 |
三、为核武器化进行准备时期 | 第147-148页 |
四、秘密核武器化和进行公开核试验时期 | 第148-150页 |
第二节 印度的核武器能力 | 第150-156页 |
一、印度的核武器类型及水平分析 | 第150-152页 |
二、印度核武器用裂变材料的生产能力和储量估计 | 第152-156页 |
第三节 印度核战略的力量使用 | 第156-171页 |
一、印度的核战略力量及其结构 | 第156-163页 |
二、发展中的印度核战略及其特征 | 第163-171页 |
第六章 印度的核战略的影响 | 第171-197页 |
第一节 印巴核威慑关系的稳定性分析 | 第171-179页 |
一、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学习与核学习 | 第172-176页 |
二、核学习对印巴核威慑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6-179页 |
第二节 印度核战略与中印安全关系 | 第179-197页 |
一、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的中印关系 | 第179-182页 |
二、印度核战略对中国战略环境与南亚政策的影响 | 第182-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6页 |
后记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