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对外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目标 | 第1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第2章 非集计模型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 ·非集计模型概述 | 第13-16页 |
| ·非集计模型的产生原因 | 第13-15页 |
| ·非集计模型的特性 | 第15-16页 |
| ·非集计模型的集计问题 | 第16页 |
| ·效用理论 | 第16-19页 |
| ·效用公理与效用准则 | 第16-18页 |
| ·出行者效用函数 | 第18-19页 |
| ·常见的模型形式 | 第19-21页 |
| 第3章 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 第21-28页 |
| ·出行需求的特性 | 第21-25页 |
| ·出行需求的随机性及可控性 | 第21-23页 |
| ·多因素作用下的出行需求趋变 | 第23-25页 |
| ·出行方式选择心理分析 | 第25-28页 |
| 第4章 基于广义时间的城市对外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 第28-45页 |
| ·SP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28-31页 |
| ·SP调查偏好表述方法 | 第29-30页 |
| ·数据校核 | 第30-31页 |
| ·传统的城市对外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 第31-34页 |
| ·各种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 第31-33页 |
| ·传统非集计模型的缺点 | 第33-34页 |
| ·基于广义时间的模型分析 | 第34-38页 |
| ·模型概述 | 第34-35页 |
| ·基本理论 | 第35-38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8-45页 |
| ·模型参数设定 | 第38页 |
| ·模型修正参数设置分析 | 第38-43页 |
| ·模型及模型参数设置 | 第43-45页 |
| 第5章 杭州市居民对外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预测 | 第45-56页 |
| ·杭州市概况及对外交通现状 | 第45-49页 |
| ·杭州市概况 | 第45-47页 |
| ·杭州市对外交通现状 | 第47-49页 |
| ·沪杭通道交通方式划分 | 第49-56页 |
| ·杭州市各OD小区对外出行量 | 第49-51页 |
| ·沪杭通道杭州端各交通方式分担率 | 第51-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1.研究结论 | 第56页 |
| 2.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