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双转子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第8-10页
  1-1-1 混合动力汽车概念第8-9页
  1-1-2 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0-13页
  1-2-1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第10-11页
  1-2-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第11-12页
  1-2-3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第13-15页
  1-3-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双转子混合动力系统介绍第15-18页
 §2-1 技术方案和技术特点第15-16页
 §2-2 关键技术第16-17页
  2-2-1 内电机的冷却第16页
  2-2-2 发动机的工作点选择第16-17页
  2-2-3 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第17页
 §2-3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三章 双转子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8-24页
 §3-1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8-19页
  3-1-1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的结构第18页
  3-1-2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的工作原理第18-19页
 §3-2 双转子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9-23页
  3-2-1 双转子电机的结构第19-20页
  3-2-2 双转子电机的工作原理第20-21页
  3-2-3 双转子电机的工作状态分析第21-23页
 §3-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四章 双转子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4-32页
 §4-1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4-28页
  4-1-1 坐标轴系的选择及坐标变换关系第24-25页
  4-1-2 两套转子绕组的电量关系第25页
  4-1-3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5-27页
  4-1-4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的仿真模型第27-28页
 §4-2 双转子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8-31页
  4-2-1 坐标轴系的选择及坐标变换关系第28页
  4-2-2 杯形转子两套绕组的电量关系第28-29页
  4-2-3 双转子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4-2-4 双转子电机的仿真模型第30-31页
 §4-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五章 双转子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第32-41页
 §5-1 无刷双馈电机的控制策略概述第32-34页
  5-1-1 标量控制第32-33页
  5-1-2 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第33页
  5-1-3 直接转矩控制第33-34页
 §5-2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的控制策略第34-37页
  5-2-1 级联式无刷双馈电机的标量控制第34-35页
  5-2-2 无刷双馈电机的双同步坐标系统下的数学模型第35-36页
  5-2-3 无刷双馈电机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第36-37页
 §5-3 双转子电机的控制策略及其仿真结果第37-40页
  5-3-1 双转子电机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第37-38页
  5-3-2 双转子电机模型的仿真结果第38-40页
 §5-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六章 双转子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1-51页
 §6-1 主功率电路的设计第41-44页
  6-1-1 IPM的选型及介绍第41-42页
  6-1-2 IPM驱动隔离输入电路第42-43页
  6-1-3 主功率辅助电路第43-44页
 §6-2 控制采样电路的设计第44-49页
  6-2-1 DSP最小系统目标板的设计第44-46页
  6-2-2 控制采样电路的设计第46-49页
 §6-3 显示电路第49页
 §6-4 开关电源电路第49-50页
 §6-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七章 双转子电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51-54页
 §7-1 开发软件简介第51页
 §7-2 软件流程图第51-53页
  7-2-1 变频器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总述第51-52页
  7-2-2 双转子电机控制系统算法的程序流程图第52-53页
 §7-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八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A第57-59页
附录B第59-62页
附录C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牵引网故障数字仿真系统
下一篇:青藏铁路沿线11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