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内容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引言 | 第15-31页 |
·选题理由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方法 | 第19-21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的概念 | 第21-23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的特征 | 第23-27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的功能 | 第27-31页 |
2 侵权法的规范模式选择 | 第31-47页 |
·侵权法的三种规范模式 | 第32-37页 |
·具体列举模式 | 第32-34页 |
·抽象概括模式 | 第34-35页 |
·折中主义模式 | 第35-37页 |
·侵权法规范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 | 第37-42页 |
·权益保障与行为自由的权衡 | 第37-39页 |
·正义价值与安全价值的博弈 | 第39-41页 |
·权力配置与法治传统、司法现状 | 第41-42页 |
·我国侵权法的规范模式选择 | 第42-47页 |
·我国侵权法规范模式选择的前提性制约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大陆法系具体列举加类推适用模式与一般条款模式比较 | 第45-47页 |
3 侵权法一般条款规定方式及其立法具体化 | 第47-71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的规定方式选择 | 第47-58页 |
·埃塞俄比亚“大一般条款”模式不可取 | 第49-51页 |
·法国抽象概括模式不适合我国 | 第51-54页 |
·德国大类型化模式比较适合我国 | 第54-58页 |
·对我国侵权法一般条款的立法建议 | 第58-61页 |
·我国《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借鉴法国模式的原因 | 第58-59页 |
·修改我国侵权法一般条款的必要性 | 第59-60页 |
·我国侵权法一般条款借鉴德国模式的可行性 | 第60-61页 |
·我国侵权法一般条款修改建议稿 | 第61页 |
·立法对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 第61-71页 |
·立法具体化的必要性与限度 | 第61-63页 |
·从构成要件方面对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 第63-65页 |
·从责任形式方面对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 第65-69页 |
·从抗辩事由方面对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 第69-71页 |
4 侵权法一般条款的学理具体化 | 第71-91页 |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一般条款的确定 | 第71-76页 |
·第 2 条第 1 款不能解读为一般条款 | 第71-72页 |
·第 6 条第 1 款适合作为一般条款 | 第72-74页 |
·其他条款不宜解读为一般条款 | 第74-76页 |
·对一般条款类型化的理论分析 | 第76-84页 |
·借鉴德国类型化理论的必要性 | 第76-78页 |
·类型化与违法性要件的独立化 | 第78-82页 |
·类型化与违法性的判断方式 | 第82-84页 |
·我国侵权法一般条款类型化的司法解释建议 | 第84-91页 |
·“过失侵害权益”的侵权责任认定 | 第84-85页 |
·“过失违反保护性法律”的侵权责任认定 | 第85-88页 |
·“故意违反善良风俗”的侵权责任认定 | 第88-89页 |
·我国侵权法一般条款司法解释建议稿 | 第89-91页 |
5 侵权法一般条款对民法体系的影响 | 第91-106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模式下合同法与侵权法的冲突 | 第91-98页 |
·民法典中合同法与侵权法的关系探究 | 第91-94页 |
·处理合同法与侵权法冲突的责任竞合学说评析 | 第94-95页 |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原因分析 | 第95-97页 |
·我国侵权法一般条款模式下侵权法与合同法冲突的协调 | 第97-98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模式下的人格权立法 | 第98-106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模式下的人格权法立法模式 | 第98-100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模式下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取舍 | 第100-102页 |
·侵权法一般条款模式下的人格权益保护 | 第102-106页 |
结论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附件 | 第115-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