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0页 |
0 引言 | 第20-46页 |
·选题背景 | 第21-24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问题提出 | 第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现状 | 第24-32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9-30页 |
·研究现状总结评述 | 第30-32页 |
·问题界定 | 第32-41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2-40页 |
·拟解决的问题 | 第40页 |
·拟达到的目标 | 第40-41页 |
·研究方案 | 第41-45页 |
·研究定位 | 第41页 |
·研究思路 | 第41-43页 |
·论文结构 | 第43-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战略构想 | 第46-75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概述 | 第46-56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来源 | 第46-50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类别 | 第50-55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特征 | 第55-56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的复杂性 | 第56-60页 |
·环境的复杂性 | 第56-57页 |
·目标的多重性 | 第57-58页 |
·主体的多元性 | 第58-59页 |
·客体的多样性 | 第59页 |
·方法的综合性 | 第59-60页 |
·以通用模式管理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缺陷 | 第60-66页 |
·长期可读风险 | 第61-62页 |
·编码冲突风险 | 第62页 |
·文化冲突风险 | 第62-64页 |
·信息理解障碍 | 第64页 |
·便捷获取障碍 | 第64-65页 |
·整体低效问题 | 第65-66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战略的提出 | 第66-70页 |
·“集成管理”的概念 | 第66-68页 |
·“集成管理”的内涵 | 第68-69页 |
·“集成管理”的特征 | 第69-70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多维价值 | 第70-74页 |
·档案价值 | 第70-71页 |
·文化价值 | 第71-72页 |
·政治价值 | 第72-73页 |
·经济价值 | 第73页 |
·信息价值 | 第73-74页 |
·科研价值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架构模型 | 第75-116页 |
·核心理念 | 第75-81页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启示 | 第75-77页 |
·欧盟“墨卡托语言多样性网络”的经验借鉴 | 第77-80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核心理念 | 第80-81页 |
·理论基础 | 第81-90页 |
·档案学相关理论 | 第81-84页 |
·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理论 | 第84-86页 |
·多语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第86-87页 |
·大规模信息集成系统参考模型 | 第87-90页 |
·需求分析 | 第90-96页 |
·真实性保障需求 | 第90-91页 |
·完整性保障需求 | 第91-92页 |
·可读性保障需求 | 第92-93页 |
·安全性保障需求 | 第93-94页 |
·可获性支持需求 | 第94-95页 |
·可理解性支持需求 | 第95-96页 |
·单语种专业化管理需求 | 第96页 |
·体系规划 | 第96-110页 |
·整体思路 | 第97页 |
·阶段划分 | 第97-100页 |
·功能模型 | 第100-101页 |
·技术架构 | 第101-104页 |
·体系分布 | 第104-108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108-110页 |
·架构建模 | 第110-115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110-112页 |
·价值分析 | 第112页 |
·基本活动 | 第112-114页 |
·支持活动 | 第114页 |
·架构模型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3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基本环节 | 第116-176页 |
·生命周期 | 第116-117页 |
·前端控制 | 第117-139页 |
·功能需求嵌入 | 第117-118页 |
·信息编码标准 | 第118-124页 |
·保存格式标准 | 第124-126页 |
·数据管理标准 | 第126-139页 |
·单元归档 | 第139-149页 |
·通用归档模式 | 第139-140页 |
·双语对照归档 | 第140-141页 |
·双语著录归档 | 第141-146页 |
·软件系统归档 | 第146-149页 |
·集成归档 | 第149-161页 |
·多原件共存原理 | 第149-151页 |
·文件资源的导入 | 第151-152页 |
·分布式存储网络 | 第152-159页 |
·可读性保障网络 | 第159-161页 |
·集成服务 | 第161-175页 |
·跨语言共享策略 | 第161-166页 |
·跨语言信息检索 | 第166-168页 |
·跨语言辅助翻译 | 第168-172页 |
·集成服务平台 | 第172-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175-176页 |
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支持体系 | 第176-195页 |
·体系概述 | 第176-177页 |
·基础设施 | 第177-180页 |
·网络基础设施 | 第177-178页 |
·存储基础设施 | 第178-179页 |
·安全基础设施 | 第179-180页 |
·制度体系 | 第180-186页 |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 第181-184页 |
·国家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 | 第184页 |
·电子文件管理的相关标准 | 第184-185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规范 | 第185-186页 |
·组织架构 | 第186-192页 |
·战略层机构 | 第187-188页 |
·集成层机构 | 第188-190页 |
·单元层机构 | 第190-191页 |
·来源层机构 | 第191-192页 |
·管理流程 | 第192-194页 |
·流程模型 | 第192-193页 |
·关键流程 | 第193-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194-195页 |
5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管架构的实施策略 | 第195-212页 |
·现实起点 | 第195-198页 |
·相关法规 | 第195-196页 |
·相关实践 | 第196-197页 |
·现状总结 | 第197-198页 |
·规划先行策略 | 第198-202页 |
·民族地区的信息生态与电子文件管理 | 第198-200页 |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战略规划 | 第200-201页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工程”的规划 | 第201-202页 |
·分类管理策略 | 第202-207页 |
·基于符号类型的分类管理 | 第202-203页 |
·基于语言活力的分类管理 | 第203-204页 |
·基于功能特征的分类管理 | 第204-206页 |
·基于初始特征的分类管理 | 第206-207页 |
·阶段推进策略 | 第207-211页 |
·“虚拟平台”阶段 | 第207-208页 |
·“逻辑平台”阶段 | 第208-209页 |
·“实体平台”阶段 | 第209页 |
·“云平台”阶段 | 第209-21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1-212页 |
6 结语 | 第212-216页 |
·研究结论 | 第212-213页 |
·研究创新 | 第213-214页 |
·研究展望 | 第214-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7页 |
附录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 第227-232页 |
附录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示例 | 第232-236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236-238页 |
后记 | 第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