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喜阴药物论文

丹参根结构建成及有效成分积累动态研究

摘要第1-9页
1 文献综述第9-18页
   ·丹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第9页
     ·形态特征第9页
     ·生态环境和生长特性第9页
   ·丹参的应用历史和药用价值第9-10页
   ·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制剂研究第10-12页
     ·化学成分第10-11页
       ·脂溶性成分第10页
       ·水溶性成分第10-11页
     ·药理作用第11页
     ·制剂第11-12页
   ·生物技术在丹参研究中的应用第12-14页
     ·组织培养的研究第12-13页
       ·快速繁殖试管苗第12页
       ·人工诱导多倍体第12页
       ·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活性成分第12-13页
     ·基因工程技术第13-14页
   ·丹参的规范化生产及资源利用第14-16页
     ·种质资源第14页
     ·产地生态环境第14页
     ·栽培技术措施第14-15页
     ·资源利用第15-16页
   ·裕丹参简介第16页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第16-18页
     ·物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第16页
     ·环境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第16-17页
     ·栽培技术措施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第17-18页
2 引言第18-19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试验设计第19页
     ·丹参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第19页
     ·密度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第19页
     ·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第19页
     ·不同变异类型丹参分析评价第19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9-21页
     ·丹参农艺性状测定第19页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观察第19页
     ·丹参根总丹参酮含量测定第19-20页
     ·丹参根丹参酮IIA和丹酚酸 B的含量测定第20页
     ·各种指标统计分析方法第20-2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1-33页
   ·丹参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第21-25页
     ·丹参的生长发育第21-22页
       ·幼苗的生长第21页
       ·植株生长发育第21页
       ·不同物候期农艺性状相关性第21-22页
     ·根的结构建成第22-23页
       ·根尖纵切面的观察第22页
       ·顶端分生组织的观察第22页
       ·初生结构的观察第22页
       ·次生结构的观察第22-23页
       ·侧根的发生第23页
     ·根不同组织总丹参酮、丹参酮IIA和丹酚酸 B含量比较第23页
     ·根的木质部/皮部动态变化第23页
     ·根部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及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第23-25页
       ·根总丹参酮含量变化第23页
       ·根丹参酮IIA含量变化第23-24页
       ·根丹酚酸 B含量变化第24页
       ·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第24-25页
   ·密度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密度根解剖结构的动态观察第25页
     ·不同密度根总丹参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5页
     ·不同密度根丹参酮IIA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5页
     ·不同密度根丹酚酸 B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5-26页
     ·不同密度根产量的动态变化第26页
   ·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第26-28页
     ·摘花序与对照根解剖结构的动态观察第26页
     ·摘花序与对照根总丹参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6-27页
     ·摘花序与对照根丹参酮IIA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7页
     ·摘花序与对照根丹酚酸 B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7页
     ·摘花序与对照根产量的动态变化第27-28页
   ·不同变异类型丹参分析评价第28-33页
     ·不同变异类型植株特征的比较第28页
     ·不同变异类型植株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第28页
     ·不同变异类型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比较第28-30页
       ·根解剖结构的比较第28-29页
       ·茎解剖结构的比较第29-30页
       ·叶解剖结构的比较第30页
     ·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和丹酚酸 B含量的比较第30-33页
5 结论与讨论第33-36页
参考文献第36-41页
图版说明第41-43页
图版第43-47页
Abstract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源短缺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生存博弈
下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