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导论 | 第8-19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8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 农村消费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10-11页 |
2.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研究 | 第11页 |
(四)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 | 第11-13页 |
(五)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六)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4页 |
(七)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1. 外部效应理论 | 第14-17页 |
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9页 |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的理论梳理 | 第19-31页 |
(一) 工商行政管理的含义和职能 | 第19-21页 |
1. 工商行政管理的含义 | 第19页 |
2. 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 | 第19-21页 |
(二)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职能 | 第21-28页 |
1.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 | 第22-23页 |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 | 第23-24页 |
3.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的内容 | 第24-28页 |
(三)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农村制售伪劣商品企业的博弈分析 | 第28-31页 |
1.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农村制售伪劣商品企业的静态博弈模型 | 第28-30页 |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农村制售伪劣商品企业的静态博弈模型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 | 第30-31页 |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职能现状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 第31-41页 |
(一)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中职能实施状况 | 第31-33页 |
1. 市场监管工作 | 第31页 |
2. 对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 | 第31-32页 |
3. 对消费者申诉的调解工作 | 第32-33页 |
(二)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村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作用 | 第33-35页 |
1.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 第33-34页 |
2. 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 第34-35页 |
(三)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职能缺位的具体表现 | 第35-38页 |
1. 假冒伪劣商品质量问题严重 | 第35-37页 |
2.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3. 外部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4.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8页 |
(四)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1. 农村市场消费主体方面的原因 | 第39页 |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设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 | 第39-40页 |
3. 基层工商人员执法素质参差不齐,创新能力差 | 第40-41页 |
四、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农村消费权益保护职能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一)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定位应考虑的因素 | 第41页 |
1. 经济环境发展需要 | 第41页 |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自身情况 | 第41页 |
(二) 转变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的理念 | 第41-42页 |
(三) 协调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的任务 | 第42-43页 |
1. 处理好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监管执法的关系 | 第42页 |
2. 处理好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服务的关系 | 第42页 |
3. 处理好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第42-43页 |
(四) 强化工商行政管理农村消费权益保护职能的对策研究 | 第43-48页 |
1.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村市场监管工作 | 第43页 |
2. 加强对农村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 | 第43-45页 |
3. 建立完善农村12315维权网络体系 | 第45-46页 |
4. 提升工商管理部门执法人员依法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能力 | 第46-47页 |
5. 推动构建社会维权体系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