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 ·纳米材料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7-10页 |
| ·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 | 第7-8页 |
|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8-10页 |
| ·钒的多酸化学 | 第10-13页 |
| ·钒的同多酸化学 | 第10-11页 |
| ·钒的杂多酸化学 | 第11-13页 |
| ·本论文研究特色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矾多酸配合物前驱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14-4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14-15页 |
| ·仪器 | 第14页 |
| ·试剂 | 第14-15页 |
| ·五氧化二钒与有机配体5-硝基-(1,10)-啡罗啉合成前驱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15-20页 |
| ·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第15页 |
| ·系列前驱体的表征 | 第15-20页 |
| ·五氧化二钒与有机配体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合成前驱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20-24页 |
| ·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 ·V2系列前驱体的表征 | 第21-24页 |
| ·五氧化二钒与有机配体2-(2′,4′-二氯苯氧亚甲基)苯并咪唑合成前驱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24-29页 |
| ·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 ·V3系列前驱体的表征 | 第25-29页 |
| ·五氧化二钒与有机配体2,3-二氨基吩嗪合成前驱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35页 |
| ·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 ·V5系列前驱体的表征 | 第30-35页 |
| ·五氧化二钒与有机配体咪唑合成前驱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39页 |
| ·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第35-36页 |
| ·V7系列前驱体的表征 | 第36-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61页 |
|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41页 |
| ·金属钒纳米氧化物的表征及形貌遗传性的探讨 | 第41-60页 |
|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 第41-43页 |
| ·拉曼分析 | 第43-45页 |
| ·XRD分析 | 第45-51页 |
| ·电镜分析 | 第51-59页 |
| ·某些孔状结构的不稳定性变化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金属钒纳米氧化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61-66页 |
| ·纳米钒氧化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活性评价实验方法 | 第61页 |
| ·TG/DTA分析 | 第61-65页 |
| ·V1-5前驱体所制得的氧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62-63页 |
| ·V2-1前驱体所制得的氧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63页 |
| ·V3-1前驱体所制得的氧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63-64页 |
| ·V5-2前驱体所制得的氧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64页 |
| ·V7-2前驱体所制得的氧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64-65页 |
| ·热催化性能结论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