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完善学生审美个性: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使命 | 第8-14页 |
·审美教学:文学作品教学的必然选择 | 第8-12页 |
·审美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第8-9页 |
·审美教学更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必然择 | 第9-10页 |
·审美教学与学生语文能力的关系 | 第10-12页 |
·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力训练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能力训练和审美培养相结合 | 第11-12页 |
·完善学生审美个性: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 第12-14页 |
·个性教育:语文教学的现代话题 | 第12-13页 |
·审美个性的培养: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 第13-14页 |
第2章 审美个性的内涵 | 第14-17页 |
·个性的内涵 | 第14-15页 |
·审美个性的内涵 | 第15-17页 |
第3章 文学作品教学中高中生审美个性培养的教育策略 | 第17-38页 |
·审美个性的主客体认识 | 第17-20页 |
·审美个性的主体把握:学生个性 | 第17-18页 |
·审美个性的客体把握 | 第18-20页 |
·文学作品客体 | 第18-19页 |
·教师客体 | 第19-20页 |
·建立文学作品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培养的教学策略 | 第20-27页 |
·生活体验法 | 第20-21页 |
·语文情景美育法 | 第21-22页 |
·审美心理学方法 | 第22-25页 |
·审美移情法 | 第22-24页 |
·格式塔完形法 | 第24-25页 |
·接受美学法 | 第25-27页 |
·建构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主客体交融策略 | 第27-33页 |
·文学作品形式方面 | 第28-30页 |
·吟扬诵抑——审美节奏的生命律动 | 第28页 |
·品词析句——审美言语之张力魅力 | 第28-29页 |
·探幽发微——审美结构的陌生化效应 | 第29-30页 |
·文学作品内容方面 | 第30-33页 |
·入物——寻求作家审美理想 | 第30-31页 |
·入情——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模式 | 第31-32页 |
·入境——体味作家眼界胸襟 | 第32-33页 |
·学生个性化阅读文学作品方法举隅 | 第33-37页 |
·社会历史视角 | 第34-35页 |
·文化视角 | 第35-36页 |
·形式视角 | 第36页 |
·心理视角 | 第36-37页 |
·人类学视角 | 第37页 |
·文学作品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培养的实施原则 | 第37-38页 |
第4章 文学作品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培养模式探析 | 第38-45页 |
·理论基础 | 第39页 |
·教学目标 | 第39-40页 |
·实现条件 | 第40页 |
·操作程序(教学模式) | 第40-45页 |
·审美心境的营造和学生审美心理图式的激发 | 第40-41页 |
·审美个性的主客体碰撞、交融与改变 | 第41-42页 |
·挖掘审美文本的内在美点 | 第41-42页 |
·探索文本的深层审美情感及审美态度 | 第42页 |
·审美个性的主客体碰撞、交融与改变 | 第42页 |
·拓展迁移 | 第42-45页 |
·作家不同作品的审美倾向比较 | 第42-43页 |
·审美倾向近似的文本比较 | 第43页 |
·写作练习迁移 | 第43-45页 |
第5章 教学案例《荷花淀》教学设计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