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5-6页 |
(二)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意义 | 第6-7页 |
(三) 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 第7-9页 |
一、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述描 | 第9-15页 |
(一) 网络媒介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 第9页 |
(二) 虚拟世界的伦理困境及其道德教育影响 | 第9-12页 |
(三)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凸显及其道德教育影响 | 第12-15页 |
二、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 | 第15-24页 |
(一)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一个亟需重新认识 的现实问题 | 第15-20页 |
(二) 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教育学的思考 | 第20-22页 |
(三) 家庭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四) 青少年学生自身和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好坏,决定着违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否 | 第23页 |
(五) 社会风气的好坏,对违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有关系 | 第23-24页 |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 第24-38页 |
(一) 规范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 | 第24-26页 |
(二) 学校道德教育: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 第26-30页 |
1、培养热心从事网络道德教育的优秀人才 | 第26-27页 |
2、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开辟学校虚拟德育阵地 | 第27页 |
3、关注青少年心理特征,调整道德教育方式 | 第27-28页 |
4、强化青少年心理调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 第28-29页 |
5、加强有关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 | 第29页 |
6、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导向性 | 第29-30页 |
(三) 家庭教育: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 第30页 |
(四)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根本落脚点 | 第30-35页 |
(五) 社会教育: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