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与建筑表皮
| 第1章 引言 | 第1-17页 |
| ·阳光与建筑表皮的定义 | 第10-11页 |
| ·阳光 | 第10-11页 |
| ·建筑表皮的定义 | 第11页 |
| ·阳光与建筑表皮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11-14页 |
| ·国内外能源危机四伏 | 第12页 |
| ·我国土地、水和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 | 第12-13页 |
|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 第13页 |
| ·我国的建筑能耗大,加剧能源和生态危机 | 第13-14页 |
| ·太阳能的利用 | 第14页 |
| ·阳光与建筑表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建筑的节能意义和环保意义 | 第15页 |
| ·更加深入地研究建筑作品的理论指导意义 | 第15页 |
| ·建筑设计实践和建筑学教育的指导意义 | 第15-16页 |
| ·本文的文章结构 | 第16-17页 |
| 第2章 阳光的利用与建筑表皮 | 第17-28页 |
| ·采光与建筑表皮 | 第17-23页 |
| ·侧面采光与建筑表皮 | 第17-19页 |
| ·顶部采光与建筑表皮 | 第19-21页 |
| ·反射天然光的利用与建筑表皮 | 第21-22页 |
| ·可调式天然采光与建筑表皮 | 第22页 |
| ·天然采光技术新进展与建筑表皮 | 第22-23页 |
| ·建筑得热的材料、构造与建筑表皮 | 第23-26页 |
| ·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透射 | 第23-24页 |
| ·建筑得热的材料、构造与建筑表皮 | 第24-26页 |
| ·太阳能新技术应用与建筑表皮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页 |
| 本章小注 | 第27-28页 |
| 第3章 阳光的遮挡与建筑表皮 | 第28-37页 |
| ·遮阳设施与建筑表皮 | 第28-30页 |
| ·防护墙体与建筑表皮 | 第28-29页 |
| ·植被表面 | 第29-30页 |
| ·遮阳构件与建筑表皮 | 第30-34页 |
| ·选择性透光遮阳与建筑表皮 | 第30页 |
| ·内置式活动遮阳与建筑表皮 | 第30-31页 |
| ·建筑外遮阳与建筑表皮 | 第31-33页 |
| ·遮阳构件与建筑表皮的虚实关系 | 第33-34页 |
| ·建筑隔热的材料、构造与建筑表皮 | 第34-36页 |
| ·采用浅色外饰面 | 第35页 |
| ·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建筑材料 | 第35页 |
| ·水表面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光和影与建筑表皮 | 第37-58页 |
| ·阳光在不同建筑表面上的光和影 | 第37-41页 |
| ·在白色无光泽表面上的光和影 | 第37页 |
| ·在灰色无光泽表面上的光和影 | 第37-38页 |
| ·在一种颜色的无光泽表面上的光和影 | 第38页 |
| ·在多种颜色的无光泽表面上的光和影 | 第38-39页 |
| ·在光亮表面上的光和影 | 第39-40页 |
| ·在凹凸变化的立面上的光和影 | 第40-41页 |
| ·阳光表现建筑材料 | 第41-49页 |
| ·材料受光特性 | 第41-42页 |
| ·阳光表现材料的本性 | 第42-47页 |
| ·阳光表现建筑材料的色彩 | 第47-48页 |
| ·阳光表现建筑材料的质感 | 第48页 |
| ·改变材料的形状、厚度或表面质感产生特殊的光效 | 第48-49页 |
| ·光和影表现建筑细部 | 第49-50页 |
| ·不同材料的光学特性的差异形成亮度级差 | 第49-50页 |
| ·体形的凸凹来获得细致的阴影效果 | 第50页 |
| ·光和影表现建筑体量 | 第50-51页 |
| ·巨大纯净的几何体 | 第50-51页 |
| ·小体块的叠加 | 第51页 |
| ·阳光穿过建筑表皮落在室内的光和影 | 第51-57页 |
| ·光和影塑造室内空间气氛 | 第52-54页 |
| ·遮阳构件形成的光影 | 第54-55页 |
| ·室内光和影的艺术效果 | 第55-56页 |
| ·室内光和影的剪影效果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建筑实例 | 第58-64页 |
| ·多米努什酿酒厂 | 第58-59页 |
| ·建筑工业养老基金会扩建 | 第59-61页 |
|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