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 ·电梯电机结构概述及性能对比 | 第6-8页 |
| ·电梯曳引技术的概况和调研 | 第8-12页 |
| ·电梯曳引驱动系统的特殊要求 | 第8-10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先进控制技术 | 第10-1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 | 第14-25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及选择 | 第14-16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 ·磁路结构的选择 | 第15-16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 | 第16-2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 ·3/2变换(CLARK 变换) | 第18-19页 |
| ·2s/2r变换(PARK 变换) | 第19-21页 |
| ·永磁同步电机d-q 模型 | 第21-23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模型 | 第23页 |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 | 第25-34页 |
| ·电气传动的PWM 控制技术 | 第25-27页 |
| ·正弦PWM 控制技术简介 | 第25-27页 |
| ·电压正弦PWM 技术 | 第26页 |
| ·电流正弦PWM 技术 | 第26页 |
| ·空间电压矢量 PWM 技术(SVPWM 技术) | 第26-27页 |
| ·SVPWM 的基本原理 | 第27-30页 |
| ·SVPWM 的算法 | 第30-31页 |
| ·SVPWM 算法的程序实现 | 第31-32页 |
| ·SVPWM 的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实现 | 第34-41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系统硬件的总体结构 | 第34-35页 |
| ·TMS320LF2407 简介 | 第35-36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硬件设计 | 第36-38页 |
| ·电流检测电路 | 第36页 |
| ·转速检测和转子磁极位置检测电路 | 第36-37页 |
| ·IPM 智能功率模块驱动电路 | 第37页 |
| ·系统保护电路 | 第37-38页 |
| ·人机接口电路 | 第38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41页 |
| 第五章 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 第41-4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1页 |
| ·电梯调速性能要求 | 第41-42页 |
| ·对电梯的快速性要求 | 第41页 |
| ·对电梯的舒适性要求 | 第41-42页 |
| ·电梯的速度曲线 | 第42页 |
| ·非线性摩擦分析 | 第42-43页 |
| ·模糊控制概述 | 第43-44页 |
| ·模糊变参数控制器的设计 | 第44-49页 |
| ·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确定 | 第44页 |
| ·控制器设计 | 第44-47页 |
| ·模糊变参数控制器K_e,K_(ec)和K_u的确定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9-60页 |
| ·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9页 |
| ·基于PI 调节器PMSM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 ·基于模糊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 ·基于模糊变参数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