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安全水平的合理设置方法及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3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结构安全理论 | 第14-16页 |
| ·结构的目标可靠度 | 第16-19页 |
| ·风险分析与决策研究状况及进展 | 第19-24页 |
| ·风险分析与决策方法 | 第20-22页 |
| ·工程结构风险分析与决策 | 第22-24页 |
| ·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状况及进展 | 第24-29页 |
| ·构件可靠度计算研究 | 第24-25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研究 | 第25-26页 |
| ·时变可靠性研究 | 第26-27页 |
| ·结构可靠性研究方向 | 第27-29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结构安全水平的比较 | 第30-38页 |
| ·研究背景 | 第30页 |
| ·我国结构规范的发展 | 第30-33页 |
| ·建国以来我国结构安全水平的比较 | 第33-35页 |
| ·不同国家结构安全水平的比较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结构安全水平的风险分析与决策 | 第38-51页 |
| ·研究背景 | 第38页 |
| ·工程结构的风险分析与决策 | 第38-43页 |
| ·风险辨识与估计 | 第39-40页 |
| ·决策分析 | 第40-43页 |
| ·决策树 | 第41-42页 |
| ·决策准则 | 第42-43页 |
| ·工程结构的风险决策准则 | 第43-45页 |
| ·最佳安全水平的二级决策模型 | 第45-50页 |
| ·经济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 ·决策模型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现有结构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介绍 | 第51-77页 |
| ·研究背景 | 第51页 |
| ·结构可靠度与可靠指标的介绍和评议 | 第51-54页 |
| ·作用和抗力的模型分析的介绍和评议 | 第54-60页 |
| ·作用的模型分析 | 第54-56页 |
| ·抗力的模型分析 | 第56-57页 |
| ·抗力随时间变化的模型 | 第57-60页 |
| ·分支限界法介绍 | 第60-68页 |
| ·理想化处理及基本假定 | 第62-63页 |
| ·极限状态方程 | 第63-67页 |
| ·单元端面的塑性条件 | 第63页 |
| ·修正单元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力 | 第63-66页 |
| ·极限状态方程的生成 | 第66-67页 |
| ·主要失效路径的选择 | 第67-68页 |
| ·系统失效概率 | 第68-76页 |
| ·失效形式的失效概率计算 | 第68-72页 |
| ·系统失效概率计算 | 第72-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结构最佳安全水平的案例分析 | 第77-98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最佳安全水平决策过程 | 第77-79页 |
| ·改变安全水平方案的选择. | 第77-78页 |
| ·安全水平决策过程的选择. | 第78-79页 |
| ·算例 | 第79-97页 |
| ·算例一 | 第79-83页 |
| ·算例二 | 第83-87页 |
| ·算例三 | 第87-92页 |
| ·算例四 | 第92-97页 |
| ·小结 | 第97-98页 |
| 第六章 建议的目标可靠度及对规范修订机制的建议 | 第98-10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8页 |
| ·结构目标可靠度 | 第98-102页 |
| ·目标可靠度的确定原则和经济原理 | 第98-99页 |
| ·目标可靠度 | 第99-100页 |
| ·对现行规范设计表达式的修改建议 | 第100-102页 |
| ·对规范制定机制的建议 | 第102-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结论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 致谢及声明 | 第113-11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