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21页 |
Ⅰ.衰老之定义 | 第21-23页 |
·西方对衰老之定义 | 第21页 |
·内经对衰老之阐释 | 第21-22页 |
·现代医学对衰老之解读 | 第22-23页 |
Ⅱ.衰老之机理 | 第23-36页 |
·西方医学对衰老机理之认识与探讨 | 第23-32页 |
·中医学对衰老机理之研究 | 第32-36页 |
·《黄帝内经》对人体发展规律之深刻认识 | 第32页 |
·《黄帝内经》对影响人寿夭因素之观点 | 第32-33页 |
·《黄帝内经》对衰老机理之探讨 | 第33页 |
·历代中医学对衰老机理之认识与探讨 | 第33-34页 |
·现代中医学对衰老机理之认识与探讨 | 第34-36页 |
Ⅲ 中西医学抗衰老治法对比研究 | 第36-46页 |
·西方医学延缓衰老方法研究 | 第36-41页 |
·中医学延缓衰老研究 | 第41-46页 |
·《黄帝内经》延缓衰老治法 | 第41-42页 |
·历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治法 | 第42-43页 |
·现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治法 | 第43-44页 |
·历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方药 | 第44-45页 |
·现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方药 | 第45-46页 |
Ⅳ.中西医学抗衰老理论对比研究 | 第46-62页 |
·中西医学抗衰老方法汇通 | 第46-55页 |
·中西医学抗衰老机制及治法汇通 | 第46-51页 |
·中医肾虚衰老与现代西医学理论之关系 | 第46页 |
·中医肾虚衰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关系 | 第46-47页 |
·中医肾虚衰老与免疫系统 | 第47页 |
·中医肾虚衰老与老化代谢产物及其相关酶 | 第47-48页 |
·中医肾虚衰老与脂质、核酸、环核苷酸 | 第48页 |
·中医肾虚衰老与骨、肝、肺、脏器 | 第48-49页 |
·中医肾虚衰老与微量元素之关系 | 第49页 |
·肾虚衰老与遗传之关系 | 第49-50页 |
·脾胃虚衰与现代西医学理论之关系 | 第50页 |
·脾胃虚衰与蛋白质 | 第50页 |
·脾胃虚衰与维生素 | 第50-51页 |
·脾胃虚衰与消化吸收功能之关系 | 第51页 |
·脾虚与免疫功能之关系 | 第51页 |
·补肾、健脾,及脾肾双补方药延缓衰老作用对比 | 第51-52页 |
·中医阴阳气血虚衰与现代西医学理论之关系 | 第52-54页 |
·气虚衰与自由基过剩 | 第52页 |
·气血双虚、气虚血瘀衰老与红细胞功能、免疫分子生物学改变 | 第52页 |
·气阴两虚衰老与免疫功能 | 第52-53页 |
·阴虚、阳虚衰老与神经、内分泌功能 | 第53页 |
·津液不足衰老学说之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 第53-54页 |
·中医血瘀致衰学说与现代医学理论之关系 | 第54-55页 |
·气虚血瘀与衰老 | 第54页 |
·气阴两虚挟瘀与衰老 | 第54-55页 |
·脾肾两虚挟瘀与衰老 | 第55页 |
·多脏器虚损挟气滞血瘀痰浊与衰老 | 第55页 |
·中西医学抗衰老药物汇通 | 第55-62页 |
·单味中药抗衰老与现代医学理论之关系 | 第55-60页 |
·改善细胞传代与生存实验 | 第55-56页 |
·调节免疫功能 | 第56-57页 |
·改善机体代谢 | 第57-60页 |
·改善内脏功能 | 第60页 |
·中药复方抗衰老与现代医学理论之关系 | 第60-62页 |
·补肾类 | 第60-61页 |
·益气健脾及脾肾双补类 | 第61页 |
·其他类 | 第61-62页 |
Ⅴ 现代中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治法对比研究——以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为例 | 第62-67页 |
·现代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型高血压左室肥厚之病理机理,认识及其治法 | 第62-65页 |
·现代西医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之病理认识 | 第63页 |
·左心室肥厚时心脏组织与功能之改变 | 第63页 |
·左心室肥厚的不良后果 | 第63页 |
·现代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型高血压左室肥厚之机理认识 | 第63-64页 |
·血压升高 | 第63页 |
·神经、体液因素及血管性物质 | 第63页 |
·钙超载 | 第63-64页 |
·相关原癌基因 | 第64页 |
·高粘滞血症 | 第64页 |
·其他因素 | 第64页 |
·现代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型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治法 | 第64-65页 |
·现代中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治法 | 第65-67页 |
Ⅵ 益气活血、祛痰化瘀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研究 | 第67-74页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之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第67-68页 |
·益气活血、祛痰化瘀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致衰之病理性衰老高血压LVA方药研究 | 第68-69页 |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痰及痰瘀相关理论 | 第69-70页 |
·益气活血、祛痰化瘀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致衰之病理性衰老高血压LVH之临床研究 | 第70-74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临床资料 | 第70页 |
·治疗方法 | 第70页 |
·观察指标 | 第70-7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71页 |
·结果 | 第71-73页 |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Ⅶ 现代中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机理认识及治法对比研究 | 第74-93页 |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之阐释 | 第74页 |
·老年痴呆之诊断标准 | 第74-75页 |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病理认识 | 第75页 |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机理认识 | 第75-76页 |
·老年痴呆症之临床表现 | 第76页 |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治法研究 | 第76-83页 |
·现代中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之老年痴呆之认识及其治法 | 第83-84页 |
·《内经》对老年痴呆之阐释 | 第83页 |
·历代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认识 | 第83-84页 |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之病机探讨 | 第84页 |
·中医学老年痴呆症治法 | 第84-87页 |
·现代中医学治疗老年痴呆症方药研究 | 第87-93页 |
Ⅷ 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治法逆转香港地区老年痴呆症临床研究 | 第93-105页 |
·导言 | 第93页 |
·香港人口 | 第93-96页 |
·香港老年人60岁及80岁后平均预期寿命 | 第94-95页 |
·香港香港老年人健康状况 | 第95-96页 |
·香港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 | 第96-97页 |
·香港地区老年痴呆症研究 | 第97-98页 |
·香港老年痴呆症面面观 | 第98-99页 |
·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之老年痴呆症方药研究 | 第99-100页 |
·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之老年痴呆症临床研究 | 第100-105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00页 |
·临床资料 | 第100-101页 |
·治疗方法 | 第101-102页 |
·观察指标 | 第102-10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03页 |
·结果 | 第103页 |
·临床结果分析 | 第103-105页 |
Ⅸ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Ⅹ 结论 | 第107-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附表1 | 第117页 |
附表2 | 第117-118页 |
附表3 | 第118-119页 |
附表4 | 第119-120页 |
附表5 | 第120页 |
附表6 | 第120-121页 |
附表7 | 第121-122页 |
附表8 | 第122-123页 |
附表9 | 第123-124页 |
附表10 | 第124-125页 |
附表11 | 第125-126页 |
附表12 | 第126页 |
附表13 | 第126-127页 |
附图1 | 第127-128页 |
附图2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