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民间借贷的概念、内涵及其称谓 | 第15-28页 |
·对目前有关民间借贷不同概念的简单评析 | 第15-17页 |
·民间借贷的概念及其说明 | 第17-26页 |
·民间借贷的主体体系中不包括金融机构 | 第17页 |
·民间借贷的主体仅限于纯粹的民事主体 | 第17-18页 |
·民间借贷可以发生在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 | 第18-19页 |
·民间借贷主体之间的地位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 | 第19页 |
·民间借贷合同是一种实践性的民事合同 | 第19-20页 |
·民间借贷合同形式自由 | 第20-21页 |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 第21-23页 |
·民间借贷不是民间投资 | 第23页 |
·民间借贷的标的只包括货币 | 第23-25页 |
·民间借贷存在的形式:无偿或有偿 | 第25-26页 |
·关于民间借贷的称谓 | 第26-28页 |
第3章 民间借贷存在原因、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8-39页 |
·民间借贷产生及依旧大量存在的原因 | 第28-33页 |
·民间借贷产生的简单逻辑推理 | 第28-29页 |
·民间借贷现在依旧存在的原因 | 第29-33页 |
·民间借贷存在的根本经济根源 | 第30-31页 |
·民间借贷存在的最直接原因 | 第31-33页 |
·我国民间借贷的存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33-39页 |
·我国民间借贷的存在现状 | 第33-36页 |
·民间借贷主要地发生在市县经济范围之内 | 第33页 |
·个人(或以户为单位)之间的民间借贷普遍存在 | 第33-35页 |
·事关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大量发生 | 第35-36页 |
·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几大发展趋势 | 第36-39页 |
·生活型借贷向生产型借贷发展 | 第36-37页 |
·无偿型借贷向有偿型借贷发展 | 第37-38页 |
·小额借贷向大额借贷发展 | 第38页 |
·区内借贷向区间借贷发展 | 第38-39页 |
第4章 民间借贷的效用分析 | 第39-47页 |
·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 | 第39-43页 |
·有利于居民日常生活稳定,减少违法犯罪 | 第39页 |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经济发展 | 第39-40页 |
·有利于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第40-43页 |
·民间借贷的消极影响 | 第43-47页 |
·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 第43-44页 |
·加重借款人的负担,产生了新的社会分配不公 | 第44页 |
·不利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并影响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44页 |
·影响正规金融业的发展 | 第44页 |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 | 第44-45页 |
·造成国家应征税款的大量流失 | 第45-47页 |
第5章 我国目前有关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简要评析 | 第47-52页 |
·我国目前有关民间借贷的最直接法律规定 | 第47-49页 |
·对我国目前有关民间借贷直接法律规定的评价 | 第49-52页 |
·法律规定零散,没有专门法律法规调整 | 第49-50页 |
·现有法律法规本身科学性、协调性差 | 第50-52页 |
第6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借贷的正当性研究及自愿原则的限定 | 第52-62页 |
·市场经济下民间借贷的正当性研究 | 第52-57页 |
·正当民间借贷应当双方自愿 | 第52-53页 |
·正当民间借贷应当不违背诚信原则 | 第53-54页 |
·正当民间借贷双方的正当权利不应当受到干预 | 第54页 |
·正当的民间借贷,意思自治原则阻却公平原则 | 第54-56页 |
·正当的民间借贷不违背公序良俗与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 第56-57页 |
·自愿原则的限定 | 第57-62页 |
·交易主体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第57页 |
·自愿的民事行为不可损害其他合法权益 | 第57-59页 |
·是否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是限制自愿原则的正当理由 | 第59-60页 |
·先行义务的存在阻碍自愿原则的实现 | 第60-61页 |
·一点结论 | 第61-62页 |
第7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利贷行为合法性的探讨 | 第62-68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利贷行为的合法性 | 第62-66页 |
·高利贷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 第62-63页 |
·高利贷赖以生存的政治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第63-64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利贷应当是一种合法的市场行为 | 第64-66页 |
·高利贷与乘人之危所订立的合同之间的关系 | 第66-68页 |
第8章 民间借贷消极作用的遏制 | 第68-74页 |
·民间借贷消极作用的分类及其遏制方法 | 第68-70页 |
·民间借贷的市场性消极作用的解决办法 | 第70-71页 |
·民间借贷侵权性消极作用的法律遏制 | 第71-74页 |
·民间借贷的侵权性消极作用产生的根源 | 第72页 |
·规制民间借贷侵权性消极作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