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理论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目录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6-8页 |
1. 1研究的意义 | 第6页 |
1. 2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 第6-8页 |
二、我国宏观经济与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 第8-21页 |
2. 1宏观经济概念及相关指标的介绍 | 第8-9页 |
2. 2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简析 | 第9-11页 |
2. 3什么是灰色系统 | 第11-13页 |
2. 4灰色系统理论及其进展 | 第13-19页 |
2. 4. 1灰色关联分析 | 第13-15页 |
2. 4. 2灰色系统预测 | 第15-19页 |
2. 4. 3灰色系统评估 | 第19页 |
2. 4. 4灰色系统运筹 | 第19页 |
2. 5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经济的适用性 | 第19-21页 |
三、2005-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 第21-27页 |
3. 1指标的选取 | 第21-22页 |
3. 2构建灰色增量新息优化预测模型 | 第22-25页 |
3. 3结果与误差的分析 | 第25-27页 |
四、全国分省经济实力的灰色关联聚类分析 | 第27-31页 |
4. 1关联聚类方法 | 第27页 |
4. 2全国31省区关联聚类分析 | 第27-29页 |
4. 3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五、江苏省区域产业经济关联因素分析与评估 | 第31-35页 |
5. 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1-32页 |
5. 2区域经济评估模型 | 第32页 |
5. 3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35-36页 |
七、附表与附图 | 第36-42页 |
八、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