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量物侵害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各国关于不可量物侵害的立法与理论 | 第10-27页 |
一、德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 第10-17页 |
(一) 不可量物包含的范围 | 第10-12页 |
(二) 形成之初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 第12-13页 |
(三) 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发展及相关内容 | 第13-15页 |
(四) 民法典第906条的具体内容及含义 | 第15-17页 |
二、法国近邻妨害制度 | 第17-21页 |
(一) 法国古代法上的不可量物侵害及近邻妨害制度 | 第17-18页 |
(二) 现行民法中的近邻妨害制度 | 第18-19页 |
(三) 近邻妨害责任成立的法律要件 | 第19-20页 |
(四) 近邻妨害的救济方式 | 第20-21页 |
三、英美侵权法上的“侵扰”制度 | 第21-27页 |
(一) 侵扰制度概述 | 第21-23页 |
(二) 私人侵扰的构成 | 第23-24页 |
(三) 对私人侵扰的抗辩 | 第24-25页 |
(四) 英美侵扰制度的新发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各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比较与探析 | 第27-37页 |
一、不可量物侵害的性质 | 第27-30页 |
(一) 三种立法制度的差异 | 第27页 |
(二) 关于不可量物侵害的多种学说 | 第27-29页 |
(三) 不可量物侵害制度中的相邻权 | 第29-30页 |
二、不可量物侵害与环境污染 | 第30-32页 |
(一) 二者的内容不完全一致 | 第30-31页 |
(二) 二者调整的空间范围与主体范围不完全一致 | 第31页 |
(三) 二者调整的利益出发点不同 | 第31页 |
(四) 加害行为的“适法性”不同 | 第31-32页 |
三、不可量物侵害的构成要件 | 第32-34页 |
(一) 三种制度的比较 | 第32页 |
(二) 过度性(异常性)与忍受限度论 | 第32-34页 |
四、不可量物侵害的救济方式 | 第34-37页 |
(一) 三种制度的差异 | 第34页 |
(二)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 | 第34-35页 |
(三) 不可量物侵害的救济方式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我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立法现状及未来建构 | 第37-43页 |
一、我国不可量物侵害的立法现状 | 第37-38页 |
(一) 我国民事立法上的相关制度 | 第37页 |
(二) 我国关于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学说概况 | 第37-38页 |
二、我国对国外不可量物侵害诸制度可借鉴的方面 | 第38-40页 |
(一) 关于不可量物侵害的概念 | 第38-39页 |
(二) 关于不可量物侵害的适用范围 | 第39页 |
(三) 关于不可量物侵害的构成要件 | 第39页 |
(四) 关于不可量物侵害所包含的侵害类型 | 第39-40页 |
(五) 关于不可量物侵害的救济方式 | 第40页 |
三、对我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构建 | 第40-43页 |
(一) 总括性规定 | 第40-41页 |
(二) 分散的判断标准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