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1页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直放站的发展 | 第10-12页 |
·直放站概述 | 第12-14页 |
·直放站的定义 | 第12页 |
·直放站的种类与类型 | 第12-13页 |
·直放站的应用 | 第13-14页 |
·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 | 第14-16页 |
·CDMA直放站基本组成 | 第15页 |
·直放站与基站的优劣性比较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项目的意义 | 第17-20页 |
·直放站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 | 第17-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CDMA智能直放站系统总述 | 第21-36页 |
·CDMA系统简介 | 第21-26页 |
·IS-95下行链路结构 | 第21-24页 |
·PN码偏移在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本论文概述及指标要求 | 第26-32页 |
·CDMA直放站 | 第26-27页 |
·CDMA直放站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导频污染 | 第28-29页 |
·天线隔离度 | 第29-31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系统实现方案 | 第32-36页 |
·系统实现方案 | 第32-34页 |
·解决“导频污染”的基本思路 | 第34页 |
·隔离度检测方案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智能天线在智能直放站中的应用 | 第36-59页 |
·引言 | 第36-39页 |
·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及实现结构 | 第39-44页 |
·切换波束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39-40页 |
·自适应智能天线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40-43页 |
·智能天线技术的波束形成方式 | 第43-44页 |
·常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44-46页 |
·LMS算法 | 第45-46页 |
·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 | 第46页 |
·智能天线在智能直放站中的应用 | 第46-53页 |
·系统描述 | 第47-49页 |
·采用智能天线导频信道同步性能界推导 | 第49-53页 |
·高斯信道 | 第49-52页 |
·瑞利衰落信道 | 第52-53页 |
·基于LMS的直放站PN码捕获算法和仿真 | 第53-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系统信源扩频码选取与检测算法 | 第59-77页 |
·系统信源扩频码的选取 | 第59-66页 |
·隔离度检测算法 | 第66-76页 |
·检测算法的提出 | 第66-69页 |
·相关长度N和滑动窗口长度M的计算 | 第69-74页 |
·自适应门限检测算法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智能直放站系统硬件设计 | 第77-96页 |
·智能天线隔离度检测硬件结构图 | 第77-78页 |
·发射端硬件实现及本地信号产生 | 第78-86页 |
·信号发生 | 第78-79页 |
·m序列扩频 | 第79页 |
·脉冲成形滤波器的原理与实现 | 第79-84页 |
·脉冲成形滤波器 | 第79-81页 |
·脉冲成形滤波器的FPGA实现 | 第81-84页 |
·数字上变频(DUC Digital Up Convert) | 第84-85页 |
·发射端产生波形仿真结果 | 第85-86页 |
·隔离度检测接收端硬件实现 | 第86-95页 |
·AD转换 | 第87页 |
·下变频单元 | 第87-91页 |
·数控振荡器 | 第88页 |
·低通滤波器 | 第88-91页 |
·PN码的捕获 | 第91-93页 |
·PN跟踪环 | 第93-94页 |
·位同步环 | 第94-95页 |
·消除导频污染模块 | 第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直放站中的Cordic算法 | 第96-105页 |
·传统Cordic算法 | 第96-101页 |
·Cordic算法的原理 | 第96-98页 |
·Cordic算法的具体应用 | 第98-99页 |
·用FPGA实现Cordic算法 | 第99-101页 |
·改进的Cordic算法 | 第101-104页 |
·第N/3级以后可预测旋转方向的Cordic | 第101-103页 |
·第N/3以前采用两级并行的Cordic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智能直放站硬件系统及测试结果 | 第105-111页 |
·硬件系统实物图 | 第105-106页 |
·隔离度检测系统硬件测试平台 | 第106-107页 |
·隔离度检测系统发射端产生信号 | 第107-109页 |
·功率对照表 | 第109-110页 |
·系统实物图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总结 | 第111-112页 |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就读博士期间主持的科研工作情况 | 第118-119页 |
就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9-120页 |
个人简历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