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本文立题缘由及前人研究成果 | 第8-11页 |
1.1.1 本文立题缘由 | 第8-9页 |
1.1.2 前人研究成果述评 | 第9-11页 |
1.2 本文研究框架、基本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本文研究框架及基本内容 | 第11页 |
1.2.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在总体上遵循由一般到具体再到一般的思路 | 第12页 |
1.3.2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统一 | 第12页 |
1.3.3 分析和综合相统一 | 第12-13页 |
2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3-23页 |
2.1 乡镇企业的界定 | 第13-15页 |
2.1.1 乡镇企业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乡镇企业的性质 | 第14页 |
2.1.3 乡镇企业的分类 | 第14-15页 |
2.2 产权、产权制度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2.1 产权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2 产权制度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3 产权理论述评 | 第17-18页 |
2.2.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2.3 乡镇企业的产权特征 | 第19-23页 |
2.3.1 不同类型乡镇企业的产权特征 | 第19-20页 |
2.3.2 不同发展阶段乡镇企业的产权特征 | 第20-23页 |
3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 第23-34页 |
3.1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形成 | 第23页 |
3.2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变 | 第23-28页 |
3.2.1 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演变的趋势 | 第23-24页 |
3.2.2 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演变方式 | 第24-26页 |
3.2.3 乡镇私有企业产权的演变 | 第26-28页 |
3.3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产生的效应 | 第28-31页 |
3.3.1 乡镇企业的独特产权结构表现及产生效率的原因 | 第28页 |
3.3.2 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果 | 第28-31页 |
3.3.3 乡镇企业出现的问题及面临新的挑战 | 第31页 |
3.4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 | 第31-34页 |
3.4.1 产权模糊化,产权主体缺位 | 第31-32页 |
3.4.2 产权结构单一,政企不分,职责不明 | 第32页 |
3.4.3 产权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 | 第32页 |
3.4.4 产权缺乏流动性 | 第32-33页 |
3.4.5 乡镇私有企业产权出现家族制 | 第33-34页 |
4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 第34-45页 |
4.1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 第34页 |
4.1.1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总目标 | 第34页 |
4.1.2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 | 第34页 |
4.2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 | 第34-35页 |
4.2.1 产权的界定明晰化 | 第34-35页 |
4.2.2 产权的有效流转 | 第35页 |
4.2.3 产权的最终实现 | 第35页 |
4.2.4 产权的管理和监督 | 第35页 |
4.3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原则 | 第35-36页 |
4.3.1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总原则 | 第35页 |
4.3.2 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 第35-36页 |
4.4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 | 第36-41页 |
4.4.1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化的产权制度创新 | 第36-37页 |
4.4.2 乡镇企业公司化的产权制度创新 | 第37-40页 |
4.4.3 乡镇企业民营化的产权制度创新 | 第40-41页 |
4.5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1-45页 |
4.5.1 经营者持大股现象 | 第41-42页 |
4.5.2 集体资产流失问题 | 第42页 |
4.5.3 集体股留存的问题 | 第42-43页 |
4.5.4 企业改制的成本问题 | 第43页 |
4.5.5 乡镇企业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43-45页 |
5 结论与派生 | 第45-47页 |
5.1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45页 |
5.2 不足及有待进一步论证的地方 | 第45-47页 |
引文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