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rhIL-11对中子急性放射病小鼠骨髓细胞集落形成和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9-2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13页 |
实验动物 | 第9页 |
照射条件 | 第9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9-12页 |
主要仪器 | 第12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12页 |
骨髓细胞集落培养方法 | 第12-13页 |
流式细胞仪测定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13页 |
统计分析 | 第13页 |
实验结果 | 第13-18页 |
rhIL-11对3.5Gy中子照射小鼠骨髓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 第13-17页 |
rhIL-11对3.5Gy中子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rhIL-11对中子急性放射病小鼠小肠的影响 | 第20-2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照射条件 | 第20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20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0页 |
取材方法 | 第20-21页 |
流式细胞仪样品制备方法 | 第21页 |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27页 |
rhIL-11对3.5Gy中子照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21-23页 |
rhIL-11对3.5Gy中子照射小鼠小肠病理改变的影响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rhIL-11+G-CSF对中子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 第28-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照射条件 | 第28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4页 |
rhIL-11或/和rhG-CSF对中子急性放射病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rhIL-11+rhG-CSF对3.0Gy中子照射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 第30-33页 |
对白细胞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红细胞的影响 | 第31页 |
对血小板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rhIL-11或/和G-CSF对3.0Gy中子照射小鼠骨髓CFU-GM形成的影响 | 第33-34页 |
rhIL-11+rhG-CSF对3.0Gy中子照射小鼠骨髓CD34~+细胞的影响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部分 rhIL-11+rhG-CSF对中子急性放射病狗的治疗作用 | 第35-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照射条件 | 第35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37页 |
治疗原则 | 第37页 |
观察指标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57页 |
一般情况 | 第38页 |
外周血象检查 | 第38-46页 |
白细胞数 | 第38-39页 |
血小板数 | 第39-40页 |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 | 第40-46页 |
骨髓细胞集落培养结果 | 第46页 |
照后33天rhIL-11+G-CSF治疗比格狗骨髓CD34~+细胞比例的变化 | 第46-47页 |
rhIL-11+rhG-CSF治疗对比格狗外周血CD4~+/CD8~+比值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48-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照射剂量的选择 | 第58页 |
细胞因子的选择 | 第58-59页 |
rhIL-11对3.5Gy中子照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周期的作用 | 第59-60页 |
rhIL-11+rhG-CSF对3.0Gy中子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作用 | 第60页 |
rhIL-11+G-CSF对2.0Gy中子照射比格狗造血系统的作用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综述 | 第67-76页 |
白介素-11对造血的刺激作用及其在辐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 第67-72页 |
中子急性放射病的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 第7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