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1 前言 | 第10-27页 |
·基因工程概述 | 第10-15页 |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植物的遗传转化方法 | 第12-15页 |
·转基因技术在林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15页 |
·植物耐盐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盐胁迫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 第15-16页 |
·植物耐盐机理 | 第16-18页 |
·耐盐相关的基因 | 第18-21页 |
·HAL1基因介绍 | 第21-22页 |
·林木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植物基因工程的模式植物 | 第23-24页 |
·草本模式植物-烟草 | 第23页 |
·木本模式植物-杨树 | 第23-24页 |
·植物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24-26页 |
·问题与对策 | 第24-25页 |
·基因工程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25-26页 |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31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7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27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7-3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烟草组培体系的建立 | 第31页 |
·烟草无菌苗的萌发 | 第31页 |
·烟草分化、再生和生根条件的确立 | 第31页 |
·烟草叶片对卡那莓素和头孢唑啉钠的敏感性试验 | 第31页 |
·三亲杂交法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 | 第31-33页 |
·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HAL1基因转化烟草 | 第33页 |
·菌种的活化、保存及工程菌液的制备 | 第33页 |
·侵染与共培养 | 第33页 |
·脱菌与选择培养 | 第33页 |
·抗性芽的筛选 | 第33页 |
·转化苗的扩繁与生根 | 第33页 |
·转HAL1基因烟草的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4页 |
·转基因烟草的目的基因的PCR检测 | 第34-35页 |
·转基因烟草耐盐性试验 | 第35页 |
·转基因烟草移栽 | 第35页 |
·转基因烟草自由授粉子代种子的获得 | 第35页 |
·转基因烟草的子代测定 | 第35页 |
·转基因烟草子代种子在含NaCl培养基中的萌发试验 | 第35页 |
·转基因烟草子代外源基因的检测 | 第35页 |
·小黑杨叶片诱导不定芽 | 第35-36页 |
·小黑杨叶片的敏感试验 | 第36页 |
·小黑杨叶片对卡那霉素(选择压)的敏感试验 | 第36页 |
·小黑杨叶片对头孢唑啉钠的敏感试验 | 第36页 |
·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HAL1基因转化小黑杨花粉植株 | 第36页 |
·侵染与共培养 | 第36页 |
·脱菌与选择培养 | 第36页 |
·抗性芽的筛选 | 第36页 |
·转化小黑杨花粉植株的再分化、继代培养和扩繁 | 第36页 |
·转基因小黑杨的初步检测 | 第36-37页 |
·转基因小黑杨的生根筛选 | 第36页 |
·转基因小黑杨的PCR检测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9页 |
·烟草组培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分化培养基、植株再生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确立 | 第37页 |
·烟草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试验 | 第37-38页 |
·烟草叶片对头孢唑啉钠的敏感试验 | 第38页 |
·三亲杂交转化根癌农杆菌及其鉴定 | 第38-39页 |
·农杆菌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9页 |
·农杆菌质粒的PCR鉴定 | 第39页 |
·农杆菌介导的HAL1基因转化烟草 | 第39-41页 |
·预培养、菌液浓度、侵染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二种脱菌方法比较 | 第40-41页 |
·抗性芽的筛选 | 第41页 |
·转基因烟草的检测 | 第41-42页 |
·转基因烟草生根筛选 | 第41-42页 |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 第42页 |
·转基因烟草的耐盐生根能力评价 | 第42-48页 |
·对照烟草生根试验 | 第42-45页 |
·转基因烟草生根能力评价 | 第45-48页 |
·转基因植株生根与对照植株生根比较 | 第48页 |
·转基因烟草自由授粉子代种子的采收 | 第48-49页 |
·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子代测定 | 第49-52页 |
·转基因烟草子代种子在含NaCl培养基中的萌发试验 | 第49-51页 |
·转基因烟草子代植株外源基因的检测 | 第51-52页 |
·小黑杨叶片诱导不定芽 | 第52页 |
·小黑杨叶片的敏感试验 | 第52-55页 |
·小黑杨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试验 | 第52-54页 |
·小黑杨叶片对抑菌剂的敏感试验 | 第54-55页 |
·农杆菌介导的HAL1基因转化小黑杨花粉植株 | 第55-57页 |
·外植体的侵染和共培养 | 第55-56页 |
·抗性芽的筛选 | 第56页 |
·叶片再分化筛选 | 第56-57页 |
·转基因小黑杨花粉植株的初步检测 | 第57-59页 |
·转基因小黑杨生根试验 | 第57-58页 |
·转基因小黑杨PCR检测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6 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