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的筛选和鉴定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前言 | 第9-20页 |
| ·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 第9-10页 |
| ·根瘤菌的形态与生理特性 | 第9页 |
| ·根瘤形成的过程与阶段 | 第9-10页 |
| ·根瘤的结构与功能 | 第10页 |
| ·根瘤菌的分类进展 | 第10-12页 |
| ·固氮根瘤菌属(Azorhizobium) | 第11页 |
| ·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 第11页 |
| ·根瘤菌属(Rhizobium) | 第11页 |
| ·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 | 第11-12页 |
| ·中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 第12页 |
| ·Allorhizobium根瘤菌属的建立 | 第12页 |
| ·根瘤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 ·我国根瘤菌剂产业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 ·我国共生固氮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出现了新亮点 | 第13-14页 |
| ·提高共生固氮在农业系统中作用的策略 | 第14-15页 |
| ·改良宿主植物 | 第14页 |
| ·选择优良的固氮菌株 | 第14页 |
| ·耕作管理 | 第14-15页 |
| ·接种方法 | 第15页 |
| ·根瘤菌竞争结瘤研究的进展 | 第15-19页 |
| ·竞争结瘤过程与阶段 | 第15-16页 |
| ·影响竞争结瘤的因素 | 第16-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 ·材料 | 第20-23页 |
| ·供试土样 | 第20页 |
| ·供试大豆品种 | 第20页 |
| ·培养基 | 第20-21页 |
| ·供试菌株和质粒 | 第21-22页 |
| ·供试抗生素 | 第22页 |
| ·试剂 | 第22-23页 |
| ·方法 | 第23-26页 |
| ·盆栽试验 | 第23页 |
| ·从根瘤中回收根瘤菌 | 第23页 |
| ·标记菌株的获得 | 第23页 |
| ·竞争结瘤实验 | 第23页 |
| ·占瘤率的测定 | 第23页 |
| ·定氮量测定 | 第23-24页 |
| ·根瘤固氮酶活的测定 | 第24页 |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质粒稳定性检测 | 第24页 |
| ·耐盐性测定 | 第24页 |
| ·pH生长范围测定 | 第24页 |
| ·天然抗药性的测定 | 第24页 |
| ·根瘤菌大质粒的快速检测 | 第24-25页 |
| ·OD值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 ·细菌质粒的抽提 | 第25页 |
| ·小区试验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9页 |
| ·盆栽试验结果 | 第26-49页 |
| ·盆栽结瘤试验初筛结果 | 第26-46页 |
| ·初筛结果的分析 | 第46-48页 |
| ·复筛的结果 | 第48-49页 |
| ·SMH12和ZX20部分生理特性测定 | 第49-55页 |
| ·酶活测定 | 第49-51页 |
| ·定氮量测定 | 第51页 |
| ·耐盐性测定 | 第51-52页 |
| ·竞争结瘤能力测定 | 第52-54页 |
| ·抗生素抗性测定 | 第54页 |
| ·耐酸碱性测定 | 第54页 |
| ·大质粒抽提 | 第54-55页 |
| ·OD值曲线测定 | 第55页 |
| ·小区试验结果 | 第55-59页 |
| ·试验设计 | 第55-56页 |
| ·苗期及花期的小区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 ·产量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57-59页 |
| 4 小结和讨论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