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2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作简述 | 第11-13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混合系统研究 | 第13-15页 |
| ·混合系统的分析 | 第15-16页 |
| ·混合系统的的形式验证 | 第16-18页 |
| ·混合系统的的PLC自动机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混合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20-37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混合系统定义与结构 | 第21-24页 |
| ·混合系统建模 | 第24-30页 |
| ·自动机方法 | 第24-26页 |
| ·混合Petri网方法 | 第26-29页 |
| ·时段演算及其扩充 | 第29-30页 |
| ·PLC自动机和C/E模型 | 第30页 |
| ·混合系统性质分析与形式验证 | 第30-37页 |
| ·混合系统的数学基础 | 第30-32页 |
| ·混合系统的性质分析 | 第32-34页 |
| ·混合系统的形式验证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混合系统的C/E-PLC自动机形式验证 | 第37-55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PLC自动机的定义及描述 | 第38-42页 |
| ·PLC自动机 | 第38-39页 |
| ·时段演算语意简述 | 第39-40页 |
| ·PLC自动机性质 | 第40页 |
| ·PLC自动机应用举例 | 第40-42页 |
| ·条件/事件模型 | 第42-47页 |
| ·条件信号和事件信号 | 第43-44页 |
| ·C/E模型及其基本连接方式 | 第44-46页 |
| ·C/E模型应用举例 | 第46-47页 |
| ·C/E-PLC自动机模型描述 | 第47-53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DES系统 | 第48-49页 |
| ·受控DES系统 | 第49-50页 |
| ·阈值切换面上的近似划分 | 第50-53页 |
| ·基于C/E-PLC自动机的混合控制系统验证方法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C/E-PLC自动机在化工生产过程的应用 | 第55-76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化工间歇生产过程及其C/E-PLC自动机控制系统 | 第56-60页 |
| ·化工间歇生产过程简述 | 第56-57页 |
| ·C/E-PLC自动机建模 | 第57-60页 |
| ·Matlab仿真环境建立 | 第60-63页 |
| ·Simulink运行环境及特点 | 第60-61页 |
| ·StateFlow运行环境及其特点 | 第61-63页 |
| ·仿真研究 | 第63-72页 |
| ·系统建模 | 第64-67页 |
| ·仿真分析 | 第67-72页 |
| ·实际结果与分析 | 第72-75页 |
| ·总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基于PLC的食品加工过程计算机控制 | 第76-85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案 | 第76-79页 |
| ·工艺流程简述 | 第76-77页 |
| ·控制方案设计 | 第77页 |
| ·网络结构及配置 | 第77-79页 |
| ·网络通讯设计 | 第79-82页 |
| ·S7 315-2DP与S7 226的MPI网络 | 第79-80页 |
| ·S7 226与MMV变频器的USS网络 | 第80-81页 |
| ·S7 315-2DP与富士触摸屏DP网络 | 第81-82页 |
| ·上位机与CP342-5组成S7网络通讯 | 第82页 |
| ·PLC程序总体设计 | 第82-85页 |
| ·S7 300程序设计 | 第82-83页 |
| ·S7 200程序设计 | 第83页 |
| ·程序地址设计 | 第83-8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体会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已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