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特征参数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7页 |
1.2 国内外汽车碰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7-10页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7-8页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1.3 课题的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1.3.1 课题的实际意义 | 第10页 |
1.3.2 课题的理论基础及工具 | 第10-11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12-21页 |
2.1 有限元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 第12页 |
2.2 关于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第12-14页 |
2.3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14-21页 |
2.3.1 物体变形状态的描述 | 第15-16页 |
2.3.2 虚位移原理和虚应力原理 | 第16-17页 |
2.3.3 几何非线性板壳单元的一般列式 | 第17-21页 |
第三章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 第21-33页 |
3.1 ANSYS/LS-DYNA概述 | 第21-22页 |
3.2 ANSYS/LS-DYNA程序功能 | 第22-24页 |
3.2.1 单元类型 | 第22页 |
3.2.2 材料模型 | 第22页 |
3.2.3 接触分析功能 | 第22-23页 |
3.2.4 汽车安全性分析 | 第23页 |
3.2.5 前后处理功能 | 第23-24页 |
3.3 ANSYS/LS-DYNA基本理论 | 第24-33页 |
第四章 汽车碰撞模拟研究 | 第33-58页 |
4.1 整车建模与模型考核 | 第33-38页 |
4.1.1 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4.1.2 材料的选择 | 第34页 |
4.1.3 网格的划分 | 第34-35页 |
4.1.4 边界条件处置 | 第35页 |
4.1.5 模型验证的动力学基础 | 第35-36页 |
4.1.6 研究所用模型的考核 | 第36-38页 |
4.2 轿车与货车碰撞的基本规律 | 第38-44页 |
4.2.1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4.2.2 规律总结 | 第43-44页 |
4.3 轿车与轿车垂直碰撞的基本规律 | 第44-47页 |
4.3.1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4.3.2 规律总结 | 第47页 |
4.4 轿车与小型客车碰撞到基本规律 | 第47-52页 |
4.4.1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4.4.2 规律总结 | 第52页 |
4.5 汽车碰撞特征参数规律总结 | 第52-58页 |
4.5.1 轿车正面碰撞刚性障碍物 | 第52-53页 |
4.5.2 轿车与轿车正面碰撞的规律 | 第53页 |
4.5.3 轿车与轿车的垂直碰撞规律 | 第53页 |
4.5.4 轿车与小型客车的碰撞规律 | 第53-54页 |
4.5.5 碰撞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规律 | 第54-56页 |
4.5.6 碰撞速度变化率规律 | 第56-57页 |
4.5.7 撞击力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交通事故分析专家系统 | 第58-65页 |
5.1 交通事故分析专家系统简介 | 第58-61页 |
5.2 专家系统的应用及其可靠性验证 | 第61-65页 |
5.2.1 专家系统的应用 | 第61-63页 |
5.2.2 专家系统可靠性的验证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6.1 主要工作 | 第65-66页 |
6.2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