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企业技术进步理论 | 第16-28页 |
2.1 技术进步的概念 | 第16-20页 |
2.1.1 技术的一般定义 | 第16-17页 |
2.1.2 技术进步的一般定义 | 第17-20页 |
2.2 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2.3 技术进步的子范畴 | 第24-26页 |
2.3.1 技术创新 | 第24-25页 |
2.3.2 技术引进 | 第25-26页 |
2.3.3 技术改造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的战略研究 | 第28-46页 |
3.1 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 第28-35页 |
3.1.1 我国不同企业技术投入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1.2 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优势分析 | 第29-30页 |
3.1.3 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3.2 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的途径与战略 | 第35-45页 |
3.2.1 大中型企业战略 | 第37-39页 |
3.2.2 大中型企业获取技术进步战略——技术创新战略 | 第39-41页 |
3.2.3 技术进步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整合 | 第41-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研究 | 第46-52页 |
4.1 研究机构的设置 | 第46-48页 |
4.1.1 设置规模 | 第46页 |
4.1.2 设置规模之外机构 | 第46-48页 |
4.2 激励机构 | 第48-49页 |
4.3 科研攻关技改项目的确立与人员组织 | 第49-51页 |
4.3.1 立项 | 第49-50页 |
4.3.2 回收期的计算 | 第50-51页 |
4.3.3 项目人员组织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预测与评价研究 | 第52-63页 |
5.1 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 | 第52-54页 |
5.1.1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内容 | 第52页 |
5.1.2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特点 | 第52页 |
5.1.3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计算 | 第52-54页 |
5.2 技术进步预测 | 第54-56页 |
5.2.1 技术进步预测的要领和意义 | 第54页 |
5.2.2 预测的分类 | 第54-56页 |
5.3 风险评估 | 第56-59页 |
5.3.1 风险的估计 | 第56-57页 |
5.3.2 风险的评价 | 第57-58页 |
5.3.3 风险评价与决策方法 | 第58-59页 |
5.4 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评价 | 第59-62页 |
5.4.1 评价的由来与发展研究 | 第59-60页 |
5.4.2 评价的目的 | 第60页 |
5.4.3 有效性评价和效率性评价 | 第60-61页 |
5.4.4 经济论评价法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宏观政策 | 第63-74页 |
6.1 宏观政策的内容和含义 | 第63-64页 |
6.2 宏观政策的形成 | 第64-67页 |
6.3 宏观政策分析 | 第67-69页 |
6.3.1 政府直接研究开发获得技术进步 | 第67-68页 |
6.3.2 法律制度 | 第68页 |
6.3.3 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扶持 | 第68-69页 |
6.4 对我国技术进步激励机制宏观政策的建议 | 第69-7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