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1 文献回顾 | 第11-49页 |
| ·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和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 第11-34页 |
| ·凋亡的形态学 | 第11-13页 |
| ·凋亡过程有关的生化机制 | 第13-14页 |
| ·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凋亡 | 第14-17页 |
| ·凋亡的基因调控 | 第17-34页 |
| ·核酶与基因治疗 | 第34-49页 |
| ·核酶的应用 | 第34-36页 |
| ·核酶的类型 | 第36-38页 |
| ·锤头型核酶的设计 | 第38-40页 |
| ·核酶的稳定性 | 第40页 |
| ·核酶切割位点的选择 | 第40-41页 |
| ·核酶进入细胞内的途径 | 第41-49页 |
| 2 前言 | 第49-51页 |
| 3 材料 | 第51-55页 |
| ·细胞系 | 第51页 |
| ·bcl-2 cDNA片段 | 第51页 |
| ·pBCMSGNeo | 第51页 |
| ·pDOR-neo | 第51页 |
| ·核酶基因片段和克隆载体 | 第51-52页 |
| ·HB101宿主菌 | 第52页 |
| ·主要试剂 | 第52-53页 |
| ·主要溶液 | 第53-55页 |
| 4 方法 | 第55-73页 |
|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55页 |
| ·细菌转化 | 第55-56页 |
| ·小量法质粒提取(碱裂解法) | 第56-57页 |
| ·大量法质粒提取(碱裂解法) | 第57-58页 |
| ·[α-32P]-dATP标记探针-缺口平移法 | 第58-59页 |
| ·Dig-11-dUTP标记探针 | 第59页 |
| ·RNA探针的标记 | 第59-60页 |
| ·盐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 | 第60-61页 |
| ·染色体DNA提取 | 第61-62页 |
| ·杂交膜制备 | 第62-64页 |
| ·预杂交及杂交 | 第64页 |
| ·放射自显影 | 第64-65页 |
| ·原位杂交 | 第65-66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P法) | 第66-67页 |
| ·单链核酶基因的合成 | 第67页 |
| ·双链核酶基因的合成 | 第67页 |
| ·核酶基因序列的测定 | 第67-70页 |
|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现象 | 第70页 |
|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 | 第70-71页 |
| ·核酶的体外转录及切割 | 第71-72页 |
| ·Lipofectin转染HL-60细胞 | 第72-73页 |
| 5 结果 | 第73-92页 |
| ·核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73-75页 |
| ·核酶对靶RNA(bcl-2 mRNA)的体外切割 | 第75-78页 |
|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RZ的鉴定 | 第78-80页 |
| ·HL-60细胞的转染,Southern印渍杂交和DNA的斑点杂交 | 第80-81页 |
| ·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HL-60细胞Bcl-2的表达及周期 | 第81-84页 |
| ·RZ对HL-60细胞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 第84-87页 |
|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标记研究RZ在HL-60细胞内的表达 | 第87-90页 |
| ·RZ对足叶乙甙诱导凋亡的增敏作用 | 第90-92页 |
| 6 讨论 | 第92-96页 |
| 7 小结 | 第96-97页 |
| 8 附录 | 第97-102页 |
| ·bcl-2的ORF、常见内切酶位点及其蛋白的氨基酸残基 | 第97-99页 |
| ·实验仪器 | 第99-100页 |
| ·在读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00-10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1-102页 |
| 9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