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0页
 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目的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2 研究综述第9-20页
   ·关于认知风格的国内外研究述评第9-15页
   ·关于人际交往的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19页
   ·关于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问卷的编制第20-28页
 1 认知方式量表的编制第20页
   ·确定量表结构的依据第20页
   ·量表编制的过程第20页
 2 量表的质量分析第20-25页
   ·测试样本的构成第20-21页
   ·量表质量分析的结果第21-25页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的编制第25-28页
   ·调查表的基本情况第25页
   ·编制过程和质量分析第25-28页
第三章 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第28-39页
 1 研究目的第28页
 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研究对象第28页
   ·研究工具第28-29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各个维度的概况第29页
   ·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第29-30页
   ·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第30页
   ·量表的各个维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第30-32页
   ·量表的各个维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第32-34页
 4 讨论第34-37页
   ·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各个维度的概况第34页
   ·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第34-37页
 5 结论第37-39页
   ·大学生认知方式概况第37页
   ·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第37-39页
第四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第39-57页
 1 研究目的第39页
 2 研究方法第39页
   ·研究对象第39页
   ·研究工具第39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50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第39-40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研究第40-50页
 4 讨论第50-54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第50-51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第51-54页
 5 结论第54-57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第54-55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第55-57页
第五章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研究第57-61页
 1 研究目的第57页
 2 研究方法第57页
   ·研究对象第57页
   ·研究工具第57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关系研究第57-58页
 4 讨论第58-59页
 5 结论第59-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5页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1-64页
   ·关于大学生认知方式研究的结论第61-62页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的结论第62-64页
   ·关于大学生认知方式和人际交往状况关系研究的结论第64页
 2 不足和展望第64-65页
   ·关于取样第64页
   ·关于研究工具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第68-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抚州府作家研究
下一篇:中美中小学统计概率内容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