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部分 针刺经穴与非经非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第15-48页
 1 研究对象第15-20页
   ·研究对象来源第15页
   ·病例选择第15-20页
     ·诊断标准第15-19页
     ·纳入标准第19页
     ·排除标准第19页
     ·中止实验标准第19-20页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标准及处理第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31页
   ·试验方法第20-21页
   ·样本含量的评估第21页
   ·随机第21页
   ·盲法的实施第21-22页
   ·治疗方案第22-24页
     ·分组与选穴第22页
     ·经穴的定位及操作第22-23页
     ·基本针刺操作第23-24页
     ·针具的选用第24页
   ·观察指标第24-26页
     ·一般项目第24页
     ·生物学指标第24-25页
     ·安全性指标第25页
     ·疗效指标第25页
     ·头痛日记第25-26页
   ·异常情况处理第26页
   ·疗效判定第26页
     ·疗效评定时间第26页
     ·方法第26页
   ·统计分析内容第26-28页
     ·受试者分配情况分析第26-27页
     ·统计分析数据集的选择第27页
     ·统计分析内容和方法第27-28页
     ·统计分析的质量控制第28页
   ·研究培训及质量控制第28-29页
   ·依从性的保障第29-30页
   ·工作流程图第30-31页
 3 研究结果第31-48页
   ·病例完成情况第31-33页
     ·各中心病例分布情况第31-32页
     ·病例脱落剔除情况第32-33页
   ·三组基线情况比较第33-37页
     ·一般资料与分组情况第33-34页
     ·病程、病情与分组情况第34-36页
     ·生命体征与分组情况第36-37页
   ·治疗结果第37-47页
     ·主要指标第37-43页
     ·次要指标第43-47页
   ·不良反应第47-48页
第二部分 针刺本经穴与他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第48-90页
 1 研究对象第48-50页
   ·受试者的来源第48页
   ·受试者的选择第48-50页
     ·诊断标准第48页
     ·纳入标准第48-49页
     ·排除标准第49页
     ·中止标准第49页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标准及处理第49-50页
 2 研究方法第50-68页
   ·样本数估算第50页
   ·随机第50-51页
     ·申请随机编码流程第51页
     ·申请随机治疗分配的程序第51页
   ·对照第51页
   ·盲法第51-52页
   ·技术流程图第52-53页
   ·治疗方案第53-58页
     ·分组及选穴第53-54页
     ·穴位的定位及操作第54-55页
     ·辅助针的定位及操作第55-56页
     ·针具和电针仪第56页
     ·针刺基本操作的SOP第56-57页
     ·电针操作第57页
     ·观察周期第57-58页
     ·合并用药规定第58页
   ·观察指标第58-60页
     ·一般项目第58页
     ·生物学指标第58页
     ·疗效评价指标第58-59页
     ·安全性观察第59-60页
     ·研究评价指标第60页
     ·头痛日记第60页
   ·统计分析第60-62页
       ·统计分析计划书与统计软件第60-61页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第61页
       ·统计分析内容和方法第61页
       ·数据录入与锁定第61-62页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第62-66页
     ·研究影响因素的分析第62-63页
     ·研究培训第63-64页
     ·依从性的保障第64-65页
       ·监查制度的建立第65-66页
   ·不良事件的处理第66页
   ·伦理学委员会审批与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第66-67页
   ·总结与资料保存第67-68页
 3 研究结果第68-90页
   ·合格病例筛选情况第68页
   ·各中心病例分布情况第68-69页
   ·完成与未完成情况比较第69页
   ·随访情况第69-70页
   ·基线分析第70-75页
     ·一般资料与分组情况第70-71页
     ·病程、病情与分组情况第71-72页
     ·生命体征与分组情况第72-73页
     ·头痛天数、发作次数等与分组情况第73-74页
     ·VAS评分与分组情况第74页
     ·MSQ与分组情况第74-75页
   ·治疗结果第75-90页
     ·治疗后三组头痛天数的组间比较第75-77页
     ·治疗后三组头痛影响生活天数改善值的组间比较第77页
     ·治疗后三组头痛发作次数的组间比较第77-78页
     ·治疗后三组头痛发作次数改善值的组间比较第78-79页
     ·治疗后三组伴随症状天数的组间比较第79-80页
     ·治疗后三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第80-81页
     ·治疗后三组VAS改善值的组间比较第81-82页
     ·治疗后三组间MSQ改善值的比较第82-85页
     ·本经取穴组头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5页
     ·本经取穴的VAS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5页
     ·本经取穴组MSQ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5-86页
     ·他经取穴组头痛发作时间、次数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6页
     ·他经取穴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6页
     ·他经取穴组MSQ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6-87页
     ·非经非穴组头痛发作时间、次数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7页
     ·非经非穴组VAS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7-88页
     ·非经非穴组MSQ治疗前后的比较第88页
     ·三组治疗后生命体征第88-89页
     ·不良反应情况第89-90页
讨论第90-115页
 1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第90-92页
   ·偏头痛的病名记载第90页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第90-91页
   ·偏头痛属少阳病经病,为循经取穴研究的良好载体第91-92页
 2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认识第92-94页
   ·血管源学说第92页
   ·皮层扩散性抑制学说第92-93页
   ·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第93页
   ·遗传学说第93-94页
 3 关于经穴效应特异性的认识第94-95页
 4 偏头痛针灸方案的确定第95-106页
   ·关于本经取穴的选择第95-96页
   ·关于他经取穴的选择第96-97页
   ·关于非经非穴的选择第97-100页
   ·偏头疗效痛指标的选择第100-103页
   ·关于电针仪的选用第103-104页
   ·关于多中心临床RCT研究第104-106页
 5 循经取穴与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分析第106-110页
   ·本经取穴与非经非穴的疗效比较第106-108页
   ·两个非经非穴组的疗效比较第108-109页
   ·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第109-110页
 6 循本经取穴与他经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第110-115页
   ·本经取穴与他经取穴的疗效比较第110-111页
   ·本经取穴组与非经非穴组的疗效比较第111-112页
   ·他取穴组与非经非穴组的疗效比较第112-113页
   ·三组治疗前后比较的疗效比较第113-115页
结论第115-116页
问题与展望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附件 1第121-131页
附件 2第131-139页
附件 3第139-141页
附件 4第141-143页
附件 5第143-150页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治疗难治性肾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多跑道调度优化算法的仿真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