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行政信息公开与廉政建设概述 | 第13-22页 |
一、行政信息公开概念解析 | 第13-16页 |
(一) 信息 | 第13页 |
(二) 行政信息 | 第13页 |
(三) 行政信息公开 | 第13-14页 |
(四) 信息公开法 | 第14-16页 |
(五) 行政信息公开法 | 第16页 |
二 行政信息公开基本价值和功能 | 第16-17页 |
(一) 维护公民权益 | 第16页 |
(二) 促进经济发展 | 第16-17页 |
(三) 提高行政效率 | 第17页 |
(四) 促进廉政建设 | 第17页 |
三、廉政建设的涵义 | 第17-19页 |
(一) 廉政与腐败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二) 腐败的再认识 | 第18-19页 |
四、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行政信息公开促廉政建设的理性思考 | 第22-32页 |
一、信息公开能对抗腐败的原因 | 第22-27页 |
(一) 充分发挥了群众监督的力量 | 第22-24页 |
(二) 信息公开增强了民众参与意识 | 第24-25页 |
(三) 信息公开增加了腐败成本 | 第25-26页 |
(四) 信息公开减少了腐败产生的条件 | 第26页 |
(五) 信息公开加剧腐败者的恐惧心理 | 第26-27页 |
二、以信息公开对抗腐败的优势 | 第27-29页 |
(一) 快速便捷有效 | 第27页 |
(二) 全面性和广泛性 | 第27页 |
(三) 明显性和持久性 | 第27-28页 |
(四) 监督成本相对低廉 | 第28-29页 |
三、以信息公开对抗腐败的局限性 | 第29-32页 |
(一) 受软硬件条件制约 | 第29页 |
(二) 受公民权利意识程度影响 | 第29-30页 |
(三) 来自经济理性的阻力 | 第30页 |
(四) 有受蒙蔽的危险 | 第30-31页 |
(五) 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合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行政信息公开促廉政建设的实践 | 第32-38页 |
一、我国古今赈灾案例对比 | 第32-34页 |
(一) 林则徐赈灾案 | 第32页 |
(二) 现代赈灾案 | 第32-33页 |
(三) 分析小结 | 第33-34页 |
二、国外案例(以日本为例) | 第34-35页 |
三、透明国际组织的调查数据 | 第35-38页 |
第四章 从廉政建设视角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 第38-44页 |
一、我国《行政信息公开条例》的不足 | 第38-40页 |
(一) 文本上的不足 | 第38-39页 |
(二) 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39-40页 |
二、从廉政建设方面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途径 | 第40-44页 |
(一) 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条例》 | 第40页 |
(二) 转变行政主体的行政理念 | 第40-41页 |
(三) 推行电子政务 | 第41-42页 |
(四) 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 第42页 |
(五) 建立公务员公积金制度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