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导言 | 第11-15页 |
| 一、问题的缘由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四、文章结构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转型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动机及特点 | 第15-29页 |
| 一、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背景分析 | 第15-18页 |
| (一) 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状况 | 第16页 |
| (二) 人口密度底,地域间差别大 | 第16页 |
| (三) 民族杂居现象更加突出 | 第16-18页 |
| 二、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 | 第18-25页 |
| (一)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概念 | 第18-20页 |
| (二) 历史上及建国后我国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 | 第20-21页 |
| (三)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及特征 | 第21-23页 |
| (四)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和居住状态 | 第23-25页 |
| 三、人口流动的动机分析 | 第25-26页 |
| (一) 经济动因:生活窘迫急于脱困 | 第25-26页 |
| (二) 发展动因:寻求更大发展空间 | 第26页 |
| (三) 文化动因: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 第26页 |
| (四) 人生规划:增加阅历开阔眼界 | 第26页 |
| 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 | 第26-29页 |
| (一) 个体或家庭的单独流动 | 第26-27页 |
| (二) 群体为单位的自发流动 | 第27-28页 |
| (三) 由政府部门组织的流动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 一、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居住概况 | 第29-30页 |
| (一) 数量 | 第29页 |
| (二) 居住大分散、小聚居是武汉市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 二、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分布及来源 | 第30-33页 |
| (一) 民族特色餐饮业 | 第30-32页 |
| (二) 土特产、工艺品销售 | 第32页 |
| (三) 民族歌舞风情表演 | 第32页 |
| (四) 搬家行业 | 第32-33页 |
| (五) 休闲娱乐行业 | 第33页 |
| (六) 其他行业 | 第33页 |
| 三、当前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现状与难点 | 第33-36页 |
| (一) 管理工作的现状 | 第33-34页 |
| (二) 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 第36-39页 |
|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和的流出地正面影响 | 第36-37页 |
| (一) 有利于流入地劳动力的合理调配 | 第36页 |
| (二) 加速了城市多民族化和文化多元性趋势 | 第36页 |
| (三) 推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 第36-37页 |
| (四) 有利于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 | 第37页 |
| (五)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第37页 |
|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压力 | 第37-39页 |
| (一) 增加城市生活压力和管理的难度 | 第37页 |
| (二) 加大城市宗教管理的难度 | 第37-38页 |
| (三) 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第38页 |
| (四) 影响城市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 | 第38页 |
| (五) 户籍制度带来的困扰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武汉市城市经济发展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对策 | 第39-47页 |
| 一、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武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长远规划 | 第39-41页 |
| (一) 提高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认识 | 第39-40页 |
| (二) 切实搞好少数民族群众的管理和服务 | 第40页 |
| (三) 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 | 第40-41页 |
| (四) 以社区为基点,建立民族工作网络 | 第41页 |
| 二、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体系 | 第41-45页 |
| (一) 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 | 第42页 |
| (二) 构建流动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 第42-44页 |
| (三) 构建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体系 | 第44页 |
| (四) 构建流动人口特点和可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4页 |
| (五) 构建解决流动人口户籍的管理体系 | 第44-45页 |
| (六) 构建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 第45页 |
| 三、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意识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