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来自湖北省来凤县周村的报告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1-22页
 一、选题由来第11-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文化建设第13-15页
  (二)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第15-16页
  (三) 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第16-17页
 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含义第17-21页
  (一) 新农村的含义第17-19页
  (二)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含义第19-21页
 五、本文主旨、研究的方法第21-22页
第一章 周村概况第22-30页
 一、地理位置及沿革第22-23页
 二、人口结构第23-24页
 三、文化结构第24-25页
 四、经济收入情况第25页
 五、文化传统第25-30页
  (一) 衣食住俗第25-26页
  (二) 婚俗第26页
  (三) 节俗第26-27页
  (四) 葬俗第27页
  (五) 民间歌舞第27-28页
  (六) 民间工艺第28页
  (七) 宗教信仰第28-30页
第二章 周村文化建设观察第30-45页
 一、周村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第31-35页
  (一) 日常文化活动方式第32-33页
  (二)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第33页
  (三) 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第33-34页
  (四) 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态度第34-35页
 二、来凤县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第35-39页
  (一) 实施“三级”文化建设工程第35-36页
  (二) 举办新农村文化培训第36-37页
  (三) 文化下乡第37-38页
  (四)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第38页
  (五) 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第38-39页
 三、周村文化建设的实施第39-45页
  (一) 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第39-41页
  (二) 文化队伍建设第41-42页
  (三) 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第42-43页
  (四) 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第43-45页
第三章 周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第45-55页
 一、存在的问题第45-51页
  (一) 注重生产发展,忽视文化建设第45-47页
  (二) 村级文化建设没有目标第47-48页
  (三) 打工潮使精英缺失,影响文化建设第48-49页
  (四) 文化活动单一第49-50页
  (五) 民族特色不突出第50-51页
 二、原因探析第51-55页
  (一) 物质生活不丰富,发展生产仍是关键第52页
  (二) 文化建设主体不清第52-53页
  (三) 基层政府对文化建设认识不高、投入不力第53-54页
  (四) 政府组织不力,群众参与度不高第54-55页
第四章 周村文化建设的对策第55-67页
 一、生产发展与文化建设并重第55-56页
  (一) 增加村级投入,整合优化村级文化资源第55-56页
  (二) 引进民间资本,加大对村级文化资源的开发第56页
 二、建立村级文化建设长远目标第56-58页
  (一) 规划文化建设长远目标第57页
  (二) 明确文化建设管理目标第57-58页
  (三) 提高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第58页
 三、组织回乡农民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第58-59页
 四、积极组织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第59-61页
  (一) 村委会组织联系文化、科技、卫生“下村”活动第60页
  (二) 村委会组织开展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第60页
  (三) 发动农民自我开展文化活动第60-61页
 五、宏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文化第61-67页
  (一) 重视扶持民间文化发展第62页
  (二) 发动农民收集、整理和传播民间文化第62-63页
  (三) 发动农民建设民族村落文化第63-64页
  (四) 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第64页
  (五) 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第64-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1:农村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第72-74页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研究--以恩施州巴东县雷村为例
下一篇:论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以廉政建设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