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网络控制系统分析、建模与稳定性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网络控制系统概述第14-17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状况第19-28页
     ·从确定性理论角度对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第19-20页
     ·从随机理论角度对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第20-21页
     ·智能控制策略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21-22页
     ·鲁棒控制策略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22页
     ·基于通讯序列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第22-23页
     ·基于速率受限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第23-24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24页
     ·网络诱导延时的分析和补偿第24-26页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调度第26-28页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第28-32页
     ·研究工作第28-30页
     ·内容安排第30-32页
第2章 网络控制系统典型研究方法第32-48页
   ·引言第32页
   ·增广状态离散时间模型法第32-33页
   ·缓冲队列法第33-35页
   ·状态估计法第35-36页
   ·摄动法第36-37页
   ·随机最优控制法第37-39页
   ·采样时间调度法第39-40页
   ·鲁棒控制法第40-42页
   ·模糊逻辑调节法第42-44页
   ·模型结构法第44-45页
   ·控制器自适应法第45页
   ·基于事件的控制法第45-46页
   ·遗传算法第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第48-64页
   ·引言第48页
   ·时变传输周期第48-49页
   ·网络协议第49-52页
     ·主导技术第49-51页
     ·辅助技术第51-52页
   ·网络调度第52-56页
     ·概述第52-53页
     ·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第53-54页
     ·典型调度算法第54-56页
     ·展望第56页
   ·网络诱导延时第56-58页
   ·网络节点的驱动方式第58-61页
     ·时间驱动方式第59页
     ·事件驱动方式第59-61页
   ·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第61-62页
     ·单包传输与多包传输第61-62页
     ·数据包的时序错乱第62页
     ·数据包的丢失第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网络诱导延时第64-84页
   ·引言第64页
   ·网络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网络第64-66页
     ·现场总线第64-65页
     ·Ethernet第65-66页
     ·ControlNet第66页
   ·网络诱导延时的组成第66-68页
   ·网络诱导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第68-73页
   ·影响网络诱导延时的主要因素第73-75页
     ·网络协议第73页
     ·网络节点的驱动方式和数据采样技术第73-75页
   ·网络协议和网络节点驱动方式的选择第75-76页
     ·网络协议的选择第75页
     ·驱动方式的选择第75-76页
   ·采样周期的选择第76-77页
   ·常延时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第77-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网络控制系统建模第84-108页
   ·引言第84-85页
   ·网络控制系统连续数学模型第85-91页
   ·网络控制系统离散数学模型第91-106页
     ·短延时离散模型第91-92页
     ·单包传输离散模型第92页
     ·多包传输离散模型第92-93页
     ·多传感器多执行器下的离散模型第93-98页
     ·延时有界开环离散模型第98-104页
     ·随机时变延时有界闭环离散模型第104-106页
   ·小结第106-108页
第6章 区间代数法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与稳定性第108-116页
   ·引言第108页
   ·问题的提出第108-110页
   ·基本理论第110-112页
   ·建模与稳定性分析第112-114页
   ·实例研究第114-115页
   ·小结第115-116页
第7章 包丢失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与稳定性第116-128页
   ·引言第116页
   ·模型的建立第116-121页
     ·单包传输第116-117页
     ·多包传输第117-121页
   ·稳定性分析第121-127页
     ·单包传输第122-125页
     ·多包传输第125-127页
   ·小结第127-128页
第8章 随机延时的确定化方法分析与延时状态观测器的设计第128-140页
   ·引言第128-130页
   ·只考虑传感器-控制器节点的网络诱导延时第130-134页
   ·只考虑控制器-执行器节点的网络诱导延时第134-137页
   ·同时考虑传感器-控制器和控制器-执行器节点的网络诱导延时第137-138页
   ·实验分析第138-139页
   ·小结第139-140页
第9章 总结与展望第140-144页
   ·本文工作的总结第140-141页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41-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8-159页
作者简历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形—小波的低速轴承磨损故障物理特征研究
下一篇:液压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