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5页 |
·基因启动子克隆方法 | 第8-9页 |
·启动子探针质粒载体筛选启动子 | 第8-9页 |
·利用PCR 技术克隆启动子 | 第9页 |
·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特点 | 第9-11页 |
·黑曲霉糖化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 第11页 |
·黑曲霉的转化技术 | 第11-12页 |
·提高糖化酶活力的研究 | 第12-13页 |
·糖化酶的应用 | 第13-14页 |
·本课题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26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5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15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15-16页 |
·A .NIGER F0410 染色体提取(CTAB 法) | 第16页 |
·CTAB 溶液配制 | 第16页 |
·提取步骤 | 第16页 |
·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序列PCR 扩增 | 第16-17页 |
·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序列测定 | 第17-18页 |
·DNA 序列比对与分析 | 第18页 |
·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18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8-19页 |
·DNA 酶切反应 | 第18页 |
·DNA 片段胶回收 | 第18页 |
·DNA 片段连接反应 | 第18-19页 |
·快速小量抽提质粒DNA | 第19页 |
·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功能鉴定 | 第19页 |
·黑曲霉糖化基因启动子在E.coli JM109 中功能检测 | 第19页 |
·不同诱导物对糖化酶基因启动子P_(glaA) 的影响分析 | 第19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 | 第19-20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转化 | 第20-22页 |
·重组质粒线性化 | 第20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对潮霉素B 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20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转化方法 | 第20页 |
·转化子PCR 方法鉴定 | 第20-22页 |
·转化子诱变 | 第22-23页 |
·转化子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22页 |
·转化子单细胞悬液制备 | 第22-23页 |
·化学诱变步骤 | 第23页 |
·摇瓶发酵试验 | 第23页 |
·酶活测定 | 第23-24页 |
·试剂及其配制 | 第23页 |
·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页 |
·酶活计算方法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序列扩增、测定及分析 | 第26-29页 |
·A. niger F0410 染色体的提取 | 第26页 |
·糖化酶基因启动子PCR 扩增 | 第26页 |
·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在pBlueScriptⅡSK(-)中的亚克隆 | 第26-27页 |
·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7-29页 |
·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功能鉴定 | 第29-31页 |
·用卡那霉素为筛选标记的启动子功能鉴定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9-30页 |
·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在E. coli JM109 中功能检测 | 第30-31页 |
·不同诱导物对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影响 | 第31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转化 | 第31-37页 |
·重组质粒pRS-PglaA-HygR 的构建 | 第31-33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和菌丝体对潮霉素B 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线性化与未线性化对转化率影响 | 第34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转化子筛选 | 第34页 |
·A. niger F0410 转化子PCR 验证 | 第34-36页 |
·黑曲霉转化子抗性稳定实验 | 第36页 |
·黑曲霉转化子摇瓶发酵实验 | 第36-37页 |
·黑曲霉转化子亚硝基胍诱变 | 第37-39页 |
·黑曲霉转化子对潮霉素B 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37页 |
·黑曲霉转化子亚硝基胍诱变 | 第37页 |
·诱变转化子摇瓶发酵结果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1. 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41页 |
2. 重组质粒pRS-P_(glaA)-Km~R的构建与糖化酶基因启动子功能鉴定 | 第41页 |
3. 重组质粒pRS-P_(glaA)-Hyg~R的构建与黑曲霉原生质体转化 | 第41页 |
4. 转化子亚硝基胍诱变及高产糖化酶菌株筛选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