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蔓延现状与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论文内容 | 第17页 |
2. 城市蔓延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7-28页 |
·城市蔓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精明增长理论 | 第17-21页 |
·城市化理论 | 第21-22页 |
·最佳城市规模理论 | 第22-24页 |
·城市蔓延研究的方法 | 第24-28页 |
·城市蔓延的分形维度测量 | 第24-25页 |
·城市蔓延美学程度的度量 | 第25-26页 |
·可及性度量城市蔓延 | 第26页 |
·“蔓延指数”(Sprawl Index)模型 | 第26-28页 |
3. 中国城市蔓延特征与触因分析 | 第28-42页 |
·中国城市蔓延特征 | 第28-36页 |
·城市蔓延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 第28-30页 |
·城市用地扩张速度过快 | 第30-31页 |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偏高 | 第31-32页 |
·城市容积率过低 | 第32-33页 |
·道路发展和公共交通设施不协调 | 第33-36页 |
·中国城市蔓延触因分析 | 第36-42页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 | 第36-37页 |
·政府的“GDP 崇拜” | 第37-38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缺乏约束力 | 第38-39页 |
·土地管理体制中存在某些缺陷 | 第39-40页 |
·土地制度因素的影响 | 第40-42页 |
4. 中国城市蔓延的独特性、阶段性和发展趋势 | 第42-51页 |
·中国城市蔓延的独特性分析 | 第42-46页 |
·政府引导下的城市蔓延 | 第42-44页 |
·低密度外溢式蔓延 | 第44页 |
·城市开发导致城市的混合性、连续性和步行性差 | 第44-46页 |
·中国城市蔓延阶段划分和蔓延趋势分析 | 第46-51页 |
·中国城市蔓延阶段分析 | 第46-48页 |
·中国城市蔓延趋势分析 | 第48-51页 |
5. 中国城市蔓延的“精明增长”控制对策 | 第51-67页 |
·设定城市的发展边界 | 第52-58页 |
·影响城市边界的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城市用地需求理论规模的预测 | 第55-58页 |
·绘制城市边界图 | 第58页 |
·挖掘城市内部土地潜力 | 第58-62页 |
·城市土地潜在供给能力的确定方法 | 第59-60页 |
·建立城市土地供给数据库 | 第60-62页 |
·完善城市内部用地结构 | 第62-67页 |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 | 第62-63页 |
·建立便于出行的公共交通体系 | 第63-65页 |
·增加城市有效绿地空间 | 第65-67页 |
6. 郑州市蔓延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 第67-80页 |
·郑州市概况 | 第67-68页 |
·郑州市空间扩张和演变 | 第68-70页 |
·郑州市规划演变 | 第68-69页 |
·郑州市核心转移 | 第69-70页 |
·郑州市蔓延状况分析 | 第70-74页 |
·郑州市分形维数分析 | 第70-72页 |
·郑州市扩张强度和扩张指数分析 | 第72-74页 |
·郑州市城市蔓延的驱动力分析 | 第74-77页 |
·经济快速发展是郑州市蔓延的决定因素 | 第74-75页 |
·人口增加是推动郑州市蔓延的主要驱动力 | 第75-76页 |
·交通建设不断引导着郑州市蔓延方向 | 第76-77页 |
·郑州市避免城市蔓延的对策探讨 | 第77-80页 |
·合理制定城市规划 | 第77-78页 |
·提高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率 | 第78页 |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 第78-79页 |
·提高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速度 | 第79-80页 |
7. 结语 | 第80-82页 |
·论文中主要观点 | 第80页 |
·论文中需要努力深化的方向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