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论文

论课程自觉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绪论第8-13页
 (一) 课程自觉问题缘起第8-10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0-11页
 (三) 研究方法第11页
 (四)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3页
二、课程自觉界定第13-24页
 (一) 概念辨析第13-16页
  1. 课程第13-15页
  2. 自觉第15-16页
  3. 课程自觉第16页
 (二) 课程自觉的特征第16-18页
  1. 主体性品质第16-17页
  2. 动态情境品质第17页
  3. 开放品质第17-18页
  4. 反思超越品质第18页
 (三) 文化自觉课程自觉课程文化自觉三者关系第18-19页
 (四) 课程自觉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1. 自组织理论第19-21页
  2. 建构主义理论第21-22页
  3. 文化自觉第22-24页
三、课程自觉缺失分析第24-31页
 (一) 制度层面分析第24-25页
 (二) 物质层面分析第25-28页
 (三) 文化层面分析第28-31页
四、课程自觉的构成第31-36页
 (一) 课程自知第31-33页
 (二) 课程自在与课程自为第33-34页
 (三) 课程自省第34页
 (四) 课程自立第34-36页
五、课程自觉的达成第36-41页
 (一) 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第36-38页
  1. 促进各个课程主体的对话交流第36页
  2.提供规避改革风险的制度保障第36-37页
  3.下放课程权力第37-38页
 (二)切实加强物质保障第38-39页
  1.加强政府财政投入第38页
  2.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第38-39页
 (三)寻求课程文化创新第39-41页
  1.直面本己的课程情境 开创新课程文化第39-40页
  2.勇敢吸纳外来课程文化 在碰撞中开创新课程文化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注释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基于虚构—真实自我差异的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的人际安全及其与自卑心理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