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 第13-20页 |
·福勒的“关注”理论 | 第13-14页 |
·关注为本采用模式(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CBAM) | 第14-17页 |
·CBAM模式的理论架构 | 第14-15页 |
·CBAM的三个测量纬度 | 第15页 |
·概念界定:关心发展阶段 | 第15-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对关心发展阶段及SoCQ的修订 | 第17-18页 |
·教育改革中关心发展阶段的研究 | 第18-20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及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4章 调查与分析 | 第23-44页 |
·小学教师对新课改关心发展阶段现状(SoCQ量化问卷分析) | 第23-35页 |
·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关注阶段现状 | 第23-25页 |
·不同背景变量的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关注的比较研究 | 第25-35页 |
·影响及能够提升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关注的障碍与激励因素(开放型问题分析) | 第35-44页 |
·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关注度的质性分析 | 第36-40页 |
·影响小学教师对新课改关注的障碍因素 | 第40页 |
·提升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关注的激励因素 | 第40-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4-46页 |
·建议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