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治内--晚清重臣周家楣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1-14页 |
(一) 选题的意义、价值与作用 | 第11-12页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12页 |
(三)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成长与任职经历 | 第14-23页 |
(一) 衰世而生 | 第14-15页 |
(二) 宜兴的人文环境 | 第15-16页 |
(三) 家世渊源 | 第16-18页 |
(四) 科举路上 | 第18-21页 |
(五) 任职经历 | 第21-23页 |
二、中外关系的处理 | 第23-83页 |
(一) 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形势 | 第23-25页 |
1、鸦片战争惊醒梦中人 | 第23页 |
2、农民起义扰乱王朝秩序 | 第23-24页 |
3、洋务运动兴起 | 第24-25页 |
4、边疆危机凸显 | 第25页 |
(二) 总理衙门 | 第25-28页 |
1、设立 | 第25-27页 |
2、机构 | 第27页 |
3、职官与职掌 | 第27-28页 |
(三) 周家楣的外交思想 | 第28-83页 |
1、主张遣使出国 | 第29-35页 |
(1) 遣使问题的由来 | 第29-31页 |
(2) 周家楣对遣使的认识 | 第31-35页 |
2、保护海外华工 | 第35-55页 |
(1) 苦力贸易兴起 | 第35-36页 |
(2) 华工问题引起关注 | 第36-39页 |
(3) 处理啤唎哦招工案 | 第39-43页 |
(4) 参与古巴华工谈判 | 第43-55页 |
3、妥善处理教案 | 第55-65页 |
(1) 宗教传播问题 | 第55-57页 |
(2) 对第一次酉阳教案的看法 | 第57-59页 |
(3) 主张持平办案 | 第59-63页 |
(4) 为天津教案提供对策 | 第63-65页 |
4、反对日本侵台 | 第65-71页 |
(1) 日本侵台 | 第65-67页 |
(2) 致信柳原前光 | 第67-68页 |
(3) 草拟交涉文书 | 第68-71页 |
5、加强海防 | 第71-83页 |
(1) 背景 | 第71-72页 |
(2) 提出五条海防建议 | 第72-76页 |
(3) 主张宽储饷需 | 第76-78页 |
(4) 对各大臣海防建议的看法 | 第78-83页 |
三、顺天府尹任上的主要政绩 | 第83-144页 |
(一) 顺天府 | 第83-85页 |
1、管辖范围与管理方式 | 第83-84页 |
2、职官与职掌 | 第84-85页 |
(二) 府尹任上的主要政绩 | 第85-144页 |
1、赈灾与救济 | 第85-116页 |
(1) 重视赈灾与救济 | 第85-92页 |
(2) 救治蝗雹灾害 | 第92-94页 |
(3) 赈济顺天大水灾 | 第94-112页 |
(4) 救助外地灾民 | 第112-116页 |
2、行政与生产 | 第116-120页 |
(1) 重视吏治 | 第116-118页 |
(2) 建皇华馆 | 第118页 |
(3) 设官车局 | 第118-119页 |
(4) 修建府署衙狱 | 第119页 |
(5) 试办蚕桑 | 第119-120页 |
3、司法、治安与风俗 | 第120-127页 |
(1) 改善司法 | 第120-123页 |
(2) 稳定治安 | 第123-126页 |
(3) 改革风俗 | 第126-127页 |
4、科举、教育与文化 | 第127-144页 |
(1) 重视科举考试 | 第127-131页 |
(2) 发展封建教育 | 第131-137页 |
(3) 兴修《光绪顺天府志》 | 第137-144页 |
结语 | 第144-147页 |
周家楣年谱 | 第147-14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9-153页 |
后记 | 第153-154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