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32页 |
1 彩粒小麦特殊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 第17-18页 |
2 彩粒小麦籽粒中的天然色素 | 第18-30页 |
·彩粒小麦籽粒中花青素种类与含量 | 第20-22页 |
·彩粒小麦籽粒色素理化性质 | 第22页 |
·彩粒小麦色素提取纯化方法 | 第22-24页 |
·彩粒小麦色素定性分析(结构鉴定)方法 | 第24-25页 |
·彩粒小麦色素定量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彩粒小麦籽粒色素生理活性功能 | 第27-29页 |
·彩粒小麦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 第29-30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彩粒小麦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 第32-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试验仪器 | 第33-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55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淀粉含量比较 | 第34-36页 |
·彩粒小麦全麦粉中脂肪含量比较 | 第36-38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纤维素含量比较 | 第38-40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 | 第40-43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氨基酸含量比较 | 第43-48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必需氨基酸比较 | 第43-45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 | 第45-46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 | 第46-48页 |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 | 第48页 |
·氨基酸小结 | 第48页 |
·彩粒小麦全麦粉中矿物质含量比较 | 第48-51页 |
·彩粒小麦全麦粉中维生素的含量 | 第51-52页 |
·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 第52-54页 |
·筛选出的彩粒小麦品系营养成分相关性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彩粒小麦粉加工品质评价与相关性分析 | 第55-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试验材料 | 第57页 |
·试验仪器 | 第57-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彩粒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及其相关性 | 第58-62页 |
·彩粒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参数 | 第58-61页 |
·彩粒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彩粒小麦粉面包加工品质评价 | 第62-66页 |
·彩粒小麦粉面包加工指标分析 | 第62页 |
·彩粒小麦面包制作与感官品质评定 | 第62-64页 |
·面包感官品质评价总分与RVA 黏度的相关性 | 第64-65页 |
·面包质构分析 | 第65页 |
·彩粒小麦粉面包的质构品质与RVA 黏度相关性分析 | 第65-66页 |
·加工品质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研究 | 第67-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5页 |
·试验材料 | 第68页 |
·试验试剂 | 第68页 |
·试验仪器 | 第68-69页 |
·试验方法 | 第69-75页 |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 | 第69-70页 |
·色素结构推断试验 | 第70-71页 |
·色素的稳定性 | 第71-72页 |
·色素抗氧化功能试验 | 第72-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98页 |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 | 第75-82页 |
·红5 麸皮色素提取 | 第75-80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 | 第80-82页 |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小结 | 第82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性质研究 | 第82-92页 |
·色素的光谱特性 | 第82-83页 |
·色素的结构特性 | 第83-84页 |
·色素含有种类的测定及结构推测 | 第84-86页 |
·色素的稳定性 | 第86-91页 |
·色素性质小结 | 第91-92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抗氧化功能 | 第92-98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抗脂类物质过氧化能力评价 | 第92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评价 | 第92-93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评价 | 第93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抗活性氧能力的评价 | 第93-94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清除DPPH·能力的评价 | 第94-96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与Vc 的抗氧化协同能力的评价 | 第96-97页 |
·抗氧化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98-115页 |
1 彩粒小麦的高营养加工品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第98-104页 |
·彩粒小麦的高营养特性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第98-103页 |
·彩粒小麦的加工特性与产业化开发 | 第103-104页 |
2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抗氧化机理探讨 | 第104-115页 |
·氧化自由基的产生途径 | 第104页 |
·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04-105页 |
·植物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 第105-107页 |
·电子转移 | 第106页 |
·金属离子络合作用 | 第106页 |
·影响基因表达 | 第106页 |
·联合抗氧化剂 | 第106-107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抗氧化机理探讨 | 第107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与Vc 协同抗氧化机理探讨 | 第107-109页 |
·黄酮类天然抗氧化剂的结构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 第109-113页 |
·类黄酮母核上“-OH”基团数对抗氧化力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C 环结构及取代基团对抗氧化力的影响 | 第111页 |
·成苷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 | 第111-112页 |
·B 环上“-OH”基团数及定位与其抗氧化力的关系 | 第112-113页 |
·不同结构的黄酮类天然抗氧化剂在脂相环境所表现的抗氧化的规律 | 第113页 |
·小结 | 第113页 |
·天然植物中酚酸结构与其抗氧化力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结构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探讨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5-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课题与著作目录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