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村级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引言 | 第8-12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2、研究现状 | 第8-9页 |
3、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4、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10-11页 |
(2) 经济分析 | 第11页 |
(3) 制度考察 | 第11页 |
(4) 国家与社会框架 | 第11页 |
5、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理论基础:治理和善治理论 | 第12-15页 |
1、治理的涵义 | 第12-14页 |
2、善治理论 | 第14-15页 |
3、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 | 第15页 |
三、村级治理:概念、现状和困境 | 第15-26页 |
1、乡村治理与村级治理 | 第15-17页 |
(1) 乡村治理 | 第15-16页 |
(2) 村级治理 | 第16-17页 |
2、村级治理的现状 | 第17-26页 |
(1) 治理的环境 | 第18-19页 |
(2) 治理的结构 | 第19-21页 |
(3) 治理的主体 | 第21-23页 |
(4) 治理的过程 | 第23-25页 |
(5) 治理的内容 | 第25-26页 |
(6) 治理的方式 | 第26页 |
四、村级治理:问题与原因 | 第26-35页 |
1、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2、原因解析 | 第28-34页 |
(1) 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 第29-30页 |
(2) 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控制 | 第30-34页 |
3、强国家—弱社会格局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五、村级治理:目标与措施 | 第35-40页 |
1、多元共治的村级治理体制 | 第35-37页 |
(1) 权力结构 | 第35-37页 |
(2) 治理过程 | 第37页 |
2、建立新治理机制的措施 | 第37-40页 |
(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8页 |
(2) 大力推动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 | 第38-39页 |
(3)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 第39页 |
(4) 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 第39页 |
(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 第39-40页 |
六、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