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引言第13-19页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问题提出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6-17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9页
  (一)研究方法第17页
  (二)创新点第17-19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述第19-26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前提第19-21页
  1. 西方文化有关价值的主要思想第19页
  2.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价值的论述第19-20页
  3. 马克思主义有关价值哲学理论第20-21页
  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界定第21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和本质第21-22页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第21-22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第22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第22-26页
  1.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第23页
  2. 个体性与群体性相统一第23-24页
  3. 显见性与潜在性相渗透第24页
  4. 发展性与历时性相伴生第24-26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与客体第26-32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与客体第26-27页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第26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体第26-27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客体关系第27-28页
  1. 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相联系第27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第27-28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客体现状分析第28-32页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不完善第29页
  2. 教育者队伍不够专业化和专家化第29-30页
  3. 大学生不能真实表达需求和利益第30-31页
  4. 大学生的需求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存在偏差第31-32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第32-38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第32-33页
  1. 增进政治认同第32页
  2. 满足精神需求第32-33页
  3. 促进人格完善第33页
  4. 规范行为活动第33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第33-36页
  1. 经济价值第33-34页
  2. 政治价值第34页
  3. 文化价值第34页
  4. 管理价值第34-35页
  5. 生态价值第35页
  6. 时代价值第35-36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第36-38页
  1. 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第36页
  2. 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导向第36页
  3. 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第36-38页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第38-45页
 (一)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科学理念第38-40页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第38-39页
  2. 以满足大学生需要和实现大学生利益为前提和动因第39页
  3. 摒弃“无用论”和“万能论”等错误观念第39-40页
 (二)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第40-41页
  1. 实践是促进、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第40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直面社会实践第40-41页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各种实践形式第41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具体途径第41-45页
  1. 重视大学生的自我完善第42页
  2. 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第42-43页
  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43页
  4.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43页
  5.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第43-44页
  6.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第44页
  7. 积极推进网络载体建设第44-45页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下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缺失与构建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