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3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 研究综述第9-11页
 (三) 研究方法第11页
 (四) 创新之处第11-13页
一、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第13-17页
 (一)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进程和具体目标第13-14页
  1、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进程第13页
  2、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第13-14页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产生和调整过程第14-15页
  1、《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产生第14页
  2、《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调整过程第14-15页
 (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新理念第15-17页
  1、新《课程标准》提出五大基本理念第15页
  2、新《课程标准》开设多种选修课程第15页
  3、新《课程标准》确立三维一体目标第15-16页
  4、新《课程标准》构建新型课程模块第16页
  5、新《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评价指标第16-17页
二、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17-28页
 (一)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第17-20页
  1、学习内容多与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冲突第17-18页
  2、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课程改革实践之间的矛盾冲突第18页
  3、选修课模块知识点与必修课模块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18-19页
  4、学生自由选修与学校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19-20页
 (二) 教材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有些提法缺乏科学性第20页
  2、个别学科定位不明确第20-21页
  3、某些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比较模糊第21页
 (三) 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探究式教学理念与实施效果之间的矛盾第21-22页
  2、探究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之间的矛盾第22页
 (四) 课程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1、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淡化德育的功能第23页
  2、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第23页
  3、评价标准过于呆板,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第23页
  4、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第23-24页
 (五) 政治教师中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1、教师专业水平影响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第24页
  2、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新课程的教学第24-25页
  3、学科地位的变化带来教师自我价值认同感的困惑第25页
  4、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有待加强第25页
 (六)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1、课程资源观尚未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不清第25-26页
  2、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结构失调第26页
  3、政治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态度不积极,能力有限第26-27页
  4、学校态度积极,但未做到因地制宜,共享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第27页
 (七) 学科价值定位中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1、学科价值定位混乱第27页
  2、课程现实地位和功能不够第27-28页
三、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第28-40页
 (一) 坚持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第28-29页
  1、强化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8页
  2、重视政治学科的社会功能,把政治课定为选修科目中的必选科目第28-29页
 (二) 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第29页
  1、实现教科书的高质量化第29页
  2、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第29页
  3、实现编写主体的多元化第29页
 (三) 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第29-33页
  1、加强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实效第30-31页
  2、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研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第31-33页
 (四) 优化课程设置第33-35页
  1、努力解决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第33-34页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第34-35页
 (五) 改革教学评估体系第35-37页
  1、改革高考招生选拔制度第36页
  2、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机制第36-37页
  3、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第37页
 (六) 加强新课程教师的培训第37-40页
  1、教研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制度和形式的研究,提高教师培训实效第37-38页
  2、学校应科学规划,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氛围第38-39页
  3、教师自身应狠练内功,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化学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下一篇:《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