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同乘旅客人身侵权的"事故性分析" | 第13-25页 |
| 一、"事故"的界定 | 第14-17页 |
| (一) 国际航空承运人承担责任的条件 | 第14-16页 |
| (二) 1929年《华沙公约》对于"事故"的界定 | 第16-17页 |
| (三)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于"事故"的界定 | 第17页 |
| 二、同乘旅客人身侵权的"事故性"分析 | 第17-25页 |
| (一) 司法实践的认定及分析 | 第18-22页 |
| (二) 国际航空承运人的抗辩及分析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同乘旅客人身侵权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 第25-38页 |
| 一、责任性质 | 第25-26页 |
| (一) 概述 | 第25页 |
| (二) 各国的实践 | 第25-26页 |
| (三) 公约的规定 | 第26页 |
| 二、归责原则 | 第26-29页 |
| (一) 推定过失责任 | 第27页 |
| (二) 严格责任 | 第27-29页 |
| (三) 双梯度责任 | 第29页 |
| 三、责任期间 | 第29-31页 |
| (一) 位置标准论 | 第30页 |
| (二) 三重标准论 | 第30-31页 |
| 四、责任范围 | 第31-35页 |
| (一) 一般规定 | 第31-32页 |
| (二) 身体上任何其他伤害的含义 | 第32-34页 |
| (三) 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 | 第34-35页 |
| 五、责任限额 | 第35-36页 |
| (一) 责任限额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35页 |
| (二) 责任限额制度的合理性之争 | 第35-36页 |
| 六、免责事由 | 第36-38页 |
| (一) 1929年《华沙公约》的规定 | 第36页 |
| (二)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从同乘旅客人身侵权角度看我国航空立法的完善 | 第38-42页 |
| 一、对华沙公约体制下同乘旅客人身侵权制度的简评 | 第38-40页 |
| 二、我国航空立法的现状和问题 | 第40页 |
| 三、我国航空立法的完善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