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一) 未成年人 | 第12-13页 |
(二) 刑事执行 | 第13-14页 |
(三)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 | 第14-15页 |
(四)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 | 第15-16页 |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6-19页 |
(一) "恤幼"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刑事执行中 | 第16-17页 |
(二) 建国前对少年犯的特别保护的规定 | 第17页 |
(三) 建国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17-19页 |
三、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一) 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 | 第19-20页 |
(二)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特点 | 第20页 |
1.尊重人格,保护人权相结合 | 第20页 |
2.管理模式科学、文明 | 第20页 |
3.思想、文化教育优先 | 第20页 |
(三) 我国现行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 | 第20-23页 |
1.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 第20页 |
2.条文规定相对松散 | 第20-21页 |
3.重复性规定多 | 第21页 |
4.原则性规定多 | 第21页 |
5.执行体制分工不合理,缺乏制约 | 第21-23页 |
四、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评价 | 第23-27页 |
(一) 我国现行的未成年刑事执行制度的合理性——人本性 | 第23-25页 |
1.确立了对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的特殊保护原则 | 第23-24页 |
2.确立了对未成年犯刑罚处罚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指导思想 | 第24页 |
3.确立了对未成年罪犯刑罚处罚的轻刑化趋势 | 第24-25页 |
4.教育挽救方式的人道性 | 第25页 |
(二) 我国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存在不合理性 | 第25-27页 |
1.制度本身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 第25页 |
2.缺乏具体操作性规定 | 第25页 |
3.理论体系不完备 | 第25-27页 |
五、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27-31页 |
(一) 国际条约对未成年人刑事处置的规定 | 第27页 |
(二) 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对未成年刑事处置的规定 | 第27-28页 |
(三)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发展的趋势 | 第28-31页 |
1.社会化趋势 | 第28-29页 |
2.个别化趋势 | 第29页 |
3.人性化趋势 | 第29-30页 |
4.轻缓化趋势 | 第30页 |
5.多元化趋势 | 第30-31页 |
六、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构建 | 第31-47页 |
(一)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刑事政策及司法理念 | 第31-32页 |
1.儿童利益优先的理念 | 第32页 |
2.刑罚"人道化"司法理念 | 第32页 |
3.刑罚个别化司法理念 | 第32页 |
4."恢复性"司法理念 | 第32页 |
(二)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32-33页 |
1.人权的特殊保护 | 第33页 |
2.民主、自由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 第33页 |
3.刑罚执行的谦抑性 | 第33页 |
(三) 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制度的构建 | 第33-45页 |
1.对未成年犯监禁刑执行制度的完善 | 第34-36页 |
2.对未成年犯非监禁执行制度的完善 | 第36-37页 |
3.建立我国未成年人微罪处罚制度 | 第37-38页 |
4.建立我国未成年犯的缓刑制度 | 第38-39页 |
5.建立我国未成年人减刑、假释制度 | 第39-41页 |
6.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治的刑罚执行制度 | 第41-43页 |
7.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劳动教养和收容教养制度 | 第43页 |
8.建立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 第43-45页 |
(四) 设立监督和保护未成年犯的专门机构 | 第45页 |
(五) 立法建议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