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紫花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SRAP以及AFLP分子标记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8页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4-22页
     ·分子标记的种类第14-20页
     ·DNA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20-22页
   ·分子标记在苜蓿研究中的应用第22-24页
     ·分子标记在苜蓿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2-23页
     ·分子标记在苜蓿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第23页
     ·分子标记在苜蓿重要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第23-24页
   ·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第24-27页
     ·苜蓿褐斑病的分布与危害第24-27页
     ·苜蓿褐斑病抗性材料鉴定与筛选的研究进展第27页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 标记研究第28-45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材料第28-29页
     ·方法第29-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42页
     ·群体单株病情鉴定第31-33页
     ·ISSR 反应体系的优化第33-37页
     ·ISSR 标记筛选第37-40页
     ·抗、感以及中抗亲本遗传距离分析第40-42页
   ·讨论第42-45页
     ·抗、感池构建方法的探讨第42-43页
     ·ISSR 标记影响因素的探讨第43页
     ·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组合配置的探讨第43-45页
第三章 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SRAP 标记研究第45-58页
   ·材料与方法第45-51页
     ·材料第45-46页
     ·方法第46-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杂交F1 代单株病情鉴定第51-52页
     ·SRAP 标记的筛选以及连锁分析第52-53页
     ·SRAP 标记的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第53-56页
   ·讨论第56-58页
     ·分离群体的选择第56-58页
第四章 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AFLP 标记研究第58-72页
   ·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材料第58-59页
     ·方法第59-61页
   ·结果与分析第61-70页
     ·BC1 群体病情鉴定第61-64页
     ·AFLP 标记的筛选第64-65页
     ·AFLP 标记的连锁分析第65-66页
     ·AFLP 标记的验证第66-68页
     ·AFLP 标记的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第68-70页
   ·讨论第70-72页
     ·苜蓿褐斑病抗性遗传规律的探讨第70页
     ·影响AFLP 标记的因素第70-71页
     ·ISSR、SRAP、AFLP 三种标记方法的比较第71页
     ·四个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中的价值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附录1-主要试剂配制第80-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水稻白叶枯病菌诱导的水稻转录因子基因OsBTF3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华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健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