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布病的概况 | 第12-13页 |
·布鲁氏菌的病原学 | 第12页 |
·布鲁氏菌的致病性 | 第12-13页 |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 | 第13页 |
·布鲁氏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减毒活疫苗 | 第13-15页 |
·灭活疫苗 | 第15页 |
·突变株疫苗 | 第15页 |
·布鲁氏菌基因工程疫苗简介 | 第15-16页 |
·布鲁氏菌表面抗原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脂多糖(LPS)的 O 链 | 第16-18页 |
·外膜蛋白(OMPs) | 第18页 |
·多糖B 和半抗原多糖(NH) | 第18页 |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布病的病原学诊断 | 第19页 |
·PCR 检测方法 | 第19页 |
·免疫学诊断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光滑型布鲁氏菌LPS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22-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菌株及实验动物 | 第22页 |
·细菌培养 | 第22-23页 |
·抗原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 第23页 |
·小鼠的免疫 | 第23页 |
·免疫小鼠抗体效价测定 | 第23-24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24-25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25-27页 |
·结果 | 第27-30页 |
·S-LPS 抗原的鉴定 | 第27页 |
·分泌S-LPS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的筛选 | 第27-28页 |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 第28-29页 |
·单抗亚型的鉴定 | 第29页 |
·单抗腹水的纯化 | 第29-30页 |
·腹水中抗体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竞争 ELISA 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32-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试剂、单抗及样本来源 | 第32页 |
·包被抗原的制备 | 第32页 |
·布鲁氏菌阴阳性血清的制备 | 第32-33页 |
·C-ELISA 的程序 | 第33页 |
·C-ELISA 相关条件的优化 | 第33-34页 |
·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34页 |
·C-ELISA 方法的特异性 | 第34页 |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其他检测方法的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临床样品的检测与结果分析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45页 |
·抗原、单抗、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单抗及酶标抗体工作条件的优化 | 第37页 |
·抗原包被及单抗作用条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最适封闭条件的确定 | 第38-39页 |
·底物溶液最佳作用条件的确定 | 第39页 |
·C-ELISA 反应相关条件的确定 | 第39-40页 |
·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40-41页 |
·C-ELISA 方法的交叉反应实验 | 第41-42页 |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