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堤下水泥搅拌桩承载力及沉降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水泥搅拌桩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 | 第12-14页 |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研究 | 第14-16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 第17-31页 |
|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及破坏模式 | 第17-19页 |
| ·复合地基的定义 | 第17页 |
| ·复合地基的特点及分类 | 第17-18页 |
| ·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 第18-19页 |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 | 第19-20页 |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20-25页 |
| ·水泥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 第20-21页 |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 第21-23页 |
| ·水泥搅拌桩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 ·承载力确定的载荷试验法 | 第24-25页 |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25-30页 |
| ·水泥搅拌桩沉降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 ·理论计算法 | 第26-29页 |
| ·有限元分析法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堤下水泥搅拌桩承载力的研究 | 第31-49页 |
| ·工程实例 | 第31-32页 |
| ·工程简介 | 第31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2页 |
| ·水泥搅拌桩设计 | 第32页 |
| ·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2-34页 |
| ·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34-36页 |
|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 ·桩土应力比 | 第36-47页 |
| ·桩土应力比的定义 | 第36页 |
| ·桩土共同作用原理 | 第36-37页 |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 ·计算方法 | 第40-4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堤下水泥搅拌桩沉降研究 | 第49-69页 |
| ·现场沉降监测 | 第49-53页 |
| ·典型断面的选择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49-50页 |
| ·仪器埋设 | 第50页 |
| ·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水泥搅拌桩沉降的数值模拟 | 第53-59页 |
| ·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53-55页 |
|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55页 |
| ·土的Drucker-Prager 本构模型 | 第55-56页 |
| ·ANSYS 简介 | 第56-57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 | 第59页 |
| ·影响地基沉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 第59-67页 |
| ·桩长对沉降的影响 | 第59-62页 |
| ·桩距对沉降的影响 | 第62-65页 |
| ·桩体模量对沉降的影响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